《牛津通识读本:福柯(中文版)》读后感700字
也许未读过福柯的人,对他望而却步,他是哲学家中的正常人,正常人中的疯子,寻求特殊体验,沉迷特殊经验,爱上同性,死于爱滋,专于研究特殊经验群体,边缘群体。
他追随尼采却又超越尼采,他的知识考古学,他的系谱学,他的知识与权力,他的性史,他说我们生活在监狱的群岛,他打破常理,为疯子证明…
福柯说让我们都活成艺术品吧,让我们不断改造自己,创造自己,生成自己,艺术地生活,让我们不断成为不是最初的自己。
哲学仅不在于提供你知识,更在于让你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思维,你永远是你,也永远不是你!
福柯最后的著作 《快感的享用》 ,恰足以概括福柯终身追求和奋斗的历程:
“至于说是什么激发着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希望在某些人看来这一简单答案本身就足够了。这个答案就是好奇心,这是指任何情况下都值得我们带一点固执地听从其驱使得好奇心:它不是那种竭力吸收供人认识的东西的好奇心,而是那种能使我们超越自我的好奇心。说穿了,对知识的热情,如果仅仅导致某种程度的学识的增长,而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尽可能使求知者偏离自我的话,那这种热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在人生中: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有些时候就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了解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对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