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玉见之美》读后感_800字

《玉见之美》读后感800字

看到这本书,第一反应就是又是名人出书,无外乎是个人经历碎碎念罢了,没想到打开一看完全在意料之外。整本书记录了李玉刚“从西南的热带雨林的茶山到丝绸之路上的石窟,从北宋时期的龙窑到明代的云锦”的传统文化之旅。虽说跟名家比文笔的确不如,但是做为一个明星,能这样中意传统文化,能有这样的意识去探访,做推广,值得得到大大的赞。
阅读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我想要学习的知识,了解了建盏、大红袍、正山小种、普洱、云锦、缂丝、宣纸、敦煌壁画的历史、制作过程、工艺细节,非常长知识。其中最有趣的当属“烤茶”了。古茶山的哈尼族人把刚摘下来的新鲜茶叶用竹枝穿起在火上烘烤,烧开水后,随手砍下一节竹筒泡茶来喝。
传统的手工艺非常的繁复,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工匠们极大地耐心。比如制作用来捞浆的竹帘,就需要“上山选材、剖竹、撕篾、油漆、下架,整个纸帘的生产有四十多道工序,编制出一张好的纸帘十分不易。一般是选择当地产的一种苦竹,而且是要冬季山上的竹子,因为冬季的竹子不会生虫,其他季节的竹子太容易生虫子。经手工撕剥以后就成为1毫米粗细的竹篾丝,这是制作纸帘的原材料。仅仅制作一张普通的纸帘,就需要两斤左右的篾丝。”每一张宣纸凝聚着匠人们的辛劳,珍惜每一寸方对得起这份辛劳。
又如“一件云锦,从图案的设计到最后成品,工序极其繁多。而且织造速度非常缓慢,即便两人配合操作,一天也仅仅能织造出五六厘米!称它是‘寸锦寸金’,一点儿也不为过。”
一生只做一件事,注入时间,注入专情,注入爱。就像一生只爱一个人。当这些建盏、壁画、云锦……经匠人之手来到世间,“时光嗜痕,斑驳沧桑”,我们仍能感知到许多年前匠人的心意,就这样被深深感动着。
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千百年来的文化、工艺,更需要的是这样动人的精神。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