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汪曾祺集(全集)》读后感_1600字

《汪曾祺集(全集)》读后感1600字

读汪先生作品,有感而发:《汪曾祺集》全集,作者是汪曾祺。该书主要收录了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散文、戏剧以及其他作品。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在20世纪聊年代走上文坛,后为局势所限中止了写作的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到了20世纪80年代,怀想他年少的故乡的梦,写下许多恬淡如水的文字。他的作品清和、流逸,处在潮流之外,又有着作家自已的文学理想。他生在江苏高邮的士绅之家,祖父是清朝末科拔贡,开过药店,父亲通晓琴棋书画,喜好花鸟虫鱼,春日里拉着用琴弦做线的凤筝带孩子们在蛰冬的麦田里疯跑。这样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汪曾祺,内心里永远存有清新、欣悦的情绪。
1939年他考入昆明酉南联合大学文学系,师从沈从文。沈的文学风格,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他在20世纪40年代有作品集《邂逅集入20世纪60年代初编写革命样板州沙家乒》,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创作渐人佳境。他长于短篇小说的构写与乡间人物凤情的描画。对自已的作品,他喜欢用“水”来论之。他说:“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的凤格。水有时是汹涌澎湃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水的明澈、流动化育了汪曾棋的作品,也是对它们的最好的诠释。
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汪曾祺
天黑了,我的头发是黑的。黑的头发倾泻在枕头上。我的手在我的胸上,我的呼吸振动我的手。我念了念我的名宇,好像呼唤一个亲晚朋友。(《小学校的钟声》)
人看远处如烟。自在烟里,看帆篷远去。来了一船瓜,一船颤色和欲望。一船是石头,比赛着棱角。也许——一船乌,一船百合花。深巷卖杏花。骆驼。骆驼的铃声在柳烟中搭荡。鸭子叫,一只通红的靖蜒。(《复仇》)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滴滴的,衣服格挣挣的。(《受戒》)
汪曾棋的文正如其人,平和淡远、与世无争。他写景记事,大多取村家乡乡村和市镇的旧日生活,也有后来坎坷岁月中的印迹。那些澄净、清澈的风物人事在他的笔刊峙、如画,又有若轻风煦日,温润着每一个从乡间和过往中走来的人。汪曾棋的作品,有他独有的写法,他丁讲求惰节的起落和戏剧化的冲突,也丁去写历史的 移变与沧桑,多数的时候,他讲述村落市井的凡常琐事,讲述人的起居行止。在日复一日、本色自然的生活的深处,潜藏着圆融、沉静、自在的生命之美。由于作家对生活抱有一种理解和审美的心绪,投射到写作上,则隐去激烈的叙说和那些“对人生的灵魂的直接的无情无义的拷问”。舒缓有致、自然素朴的笔触,淡化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开辟了新时期散文化小说的先河。[爱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