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华杉讲透《论语》》读后感_1100字

《华杉讲透《论语》》读后感1100字

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1.前面的“正本清源,为往圣继绝学。”“找了三个最准确的朱熹,最透彻的张居正,最详实的刘宝楠。”为老师去讲透论语吸引了我,觉得作者是狂言之徒。2.读完学而第一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行动反射,是切己体察,不是晓得些说法,是学到自己的行动中去。直接颠覆了中学老师讲的“学习要时常温习”的根深蒂固的观念。3.作者和我一样是贵州人,为他能写出这么好的书而感到高兴。感谢微信书友“麦克”前辈(60高龄还来读论语学习,实在敬服)赠我这本书。

手里抱着由岳麓书院出版由杨伯峻翻译最新版的《论语注释》,对照并仔细读了前几篇觉得很多地方作者有点偏激,而且和权威比起来有出入,比如作者说“批判是学习的死敌,没有批判性学习这回事。你听到一句话、一个道理,放自己身上想想看,有没有教益。关注自己,批判别人,不能带来自己的进步。”这点我表示反对,也许反对无效,或许有天我境界达到了作者的地步我会同意。我坚持读书学习,必须要带着批判精神,带着批判不一定就是否定,但是可以给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取经之道,不批判何来进步,不批判何叫学习,一味的接收,不是成了垃圾桶了,这是海绵式学习全盘吸收,应做淘金式学习,才不误入歧途。再有作者是一位做品牌创意出身的,总让我有点读着不放心。加之很多观点是借鉴朱熹等人再融入自身生活阅历所写,就像孙悟空翻跟头,一万八千里摸不着边。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先读权威注释,不妨所有阅历再来切磋一二。直接读这样的书,有的地方可能会理解错误。

《论语》这本书从读完义务教育课本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名的言论。所以如果不是做研究,比起全本阅读《道德经》,完全可以择其所需去研读。论语初体验还是有所收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识要不断践习,切己体察,做在行动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小不忍则乱大谋”,小小的不忍心,则会坏了大事。“三思而后行”,教导我们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是说你不要想太多,想两次就够了。想太多,反而把明白的事想糊涂了。“三十而立”,很多人以为立的是事业,家业,其实立的是礼,孔子是一个很讲礼的人,所谓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之礼,孝敬之礼,祭祀之礼,送终之礼等等。要想读初原汁原味,还是得相信权威。先学原始,再学发挥。所以此书最后几篇初略走过。当然特别佩服作者的博学和善于归纳总结,不愧为贵州人士,以之为荣!

子曰仁义礼,智信论语录。源国之文化,流五千上下。叹博大精深,再尝秋冬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