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_1300字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1300字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福尔克·格莱维尔(布鲁克伯爵)《卡伊利卡》
我一直觉得有些事情自己不经历是真的无法体会的,就好像小时候家长总是用着过来人的语气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但,有多少的人真的理解家长走过的弯路和这句话的用意。就好像因熬夜而患病的人会劝那些熬夜的人早点休息。但,又有多少人在半夜刷着B站熬夜有危害的视频继续熬夜。
不难想见,世人早就习惯于眼前的任性,认为未来和厄运都太远遥不可及,而当厄运降临大家又会捶胸顿足后悔不迭。
关于死亡,没有任何经历(身边人的死亡)的人我觉得大概无法体会。什么是死亡,他悄然而至又毫不留情的带走了什么。死亡很公平他随机的降临在某个人的身上,死亡又很不公平,因为他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轻易带走了一切。
死亡让我们站在生命的终点线前去探究人生的终极奥义,面对死亡,是什么让我们的生命值得一活?
书中的保罗作为一位杰出的神经科医生在从医生转换成病人的同时,产生了许多对于医患关系之间的审视,和关于生命的意义所在的观点。整本书没有太多的抱怨和强行煽情反而是平静的叙述着,把所有他的经历与想法写出来,感谢他的叙述,让我们能窥探死亡的一角,我想教会别人死亡的人,同时也能教会人生活,这大概就是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所在。
摘录:
* 有一天我们诞生,有一天我们死去,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秒钟……他们让新的生命诞生在坟墓上,光明只闪现了一刹那,跟着又是黑夜。
* 就像火柴闪动微光,却没有燃烧起来。
* 坐在那儿的我突然意识到,那些集合了生命、死亡与意义的问题,那些所有人在某个时候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通常都发生在医院里。当一个人真正遇到这些问题,这就变成了实践,有着哲学和生物学上的双重意义。人类是生命体,遵循自然法则,很遗憾的是,这些法则就包括一条:熵总是在增大的,生命是无常的。疾病,就是分子的顺序打乱了;生命的基本要求是新陈代谢,而死亡,就是新陈代谢的终止。
* 我们这些医生让病人经历了人间地狱般的痛苦,而我们对此的了解是多么贫乏啊。
* 大多数人从生到死,都是被动的——这是你和你身边的人需要接受的现实。
* 重大疾病不是要改变人生,而是要将你的人生打得粉碎。感觉仿佛神迹降临,强烈的光突然刺进眼睛,照射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实更像有谁刚刚用燃烧弹炸毁了你一心一意前进的道路。
* 我开始意识到,如此接近自己的死亡,好像什么都没改变,又好像一切都改变了。查出癌症之前,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死,但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天。查出癌症以后,同样地,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死,但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天。不过,我对死亡的感觉变得更尖锐和强烈了。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科学层面可以解决的了。死亡临近的事实令人坐立不安,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绕道而活。
* 自己的死亡,是一片毫无特点可言的荒原,我迷失其中。
* 没有什么人能完全包揽人类所有的认知。认知产生于我们所创造的,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之中,永远不可能完整全面。
* 格雷厄姆·格林曾经说过,人真正的生命是在头二十年,剩下的不过是对过去日子的反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