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百家书法名作欣赏》读后感1800字
方块字是汉民族绝对的骄傲,是地球村最美的文字符号,没有之一。
世界上除亚洲少数国家以外的其他民族,都没有像方块字一样,以灵动的线条韵律,抒写出一支具有独特气质和美感的艺术奇葩。他们的文字仅仅只是记事、传情的表达工具。东南亚等国受天朝书法的影响由来已久,尤其日本、韩国,也是在汉文字基础上演化而来,书法艺术亦然。
文字是物质的、具体的;
书法则是精神的、抽象的,是一类想象与创造性的活动;
文字是静态的,书法则是动态的;
文字是工具,书法是艺术;
文字要求统一,地不分南北,时不分古今,能识别沟通;
书法要求各美其美,异彩纷呈,不拘一格……哪怕隔上几千几万年,也能让后来的知音产生灵魂的共鸣,达到同古人相视而笑的喜悦。。
汉文字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具有独特的形态美。方方圆圆,圆圆方方,藏则圆,露则方,刚柔相济,浑融方俊、凤翥龙蟠,创造出神入化的书境,折射磷羽参差的情趣之美。
墨迹落在细腻有微微滞感的宣纸上,笔墨沉酣、姿态横生、鸾凤飞翥……翰墨所挥处为遒丽端劲,空白处任灵韵之往来,迷漓苍茫的墨气,创造出一片风神翩翩的氛围,和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墨不仅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书家生命活力和情感的表达。
书法艺术的魂就在“气”、“韵”、“情”的融汇贯通,“气”表现于整幅画面,一气呵成统揽全局。“韵”在其态,是作品呈现的涵养情趣,所谓得其气易,得其韵难,唯可为知者道也。“无态而具众美”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能登顶的书家寥若晨星。“情”在其心,是书家浓烈情感的彰显。有笔无心是优孟衣冠,有心无笔似岸上习游泳。“气”“韵”“情”把灵动的生命注入笔端,落笔精绝,如春林之炫彩,实一望而写忧。
书法意境的创造,取决书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及人生理想等。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体现了“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平和自然之美,每一笔都落得恰到好处,犹如神助,余韵袅袅不绝……此篇成为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傲视群雄,历史地位无人能撼动。又如颜真卿的书法有大气磅礴、遒劲整密之美,手书的《祭侄文稿》和苏大文豪的《黄州寒食帖》分别屈居书法史的亚军、季军之位。但本书没有收集这两篇。。每一个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意境,加之禀赋资质修养不同,书写出来也就是具有浓烈个性风格的艺术情感佳品。任何一个书家想写出完全相同的一副字都是不可能的,否则那就不是艺术而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了。但书法艺术又比任何艺术都保守,今天如果有人抄了莫言的文章去发表,我们说这人有毛病侵权。但谁的字写得像王羲之,我们都很佩服,承认这人是书法家,其实不就是抄袭名家吗?但真正能名垂青史的书家,还得在古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重形似,讲究渗入自己的渐悟与顿悟,有独创的风格并敢于打破传统,“临遍百家,不似一家,方是自家”。因循守旧永远不能引领潮流并影响后来者。
书学家的字求法,画家的字求趣,学者的字得书卷味,碑学家的字有金石气,帖学书家有滋润丰腴肌理。。也正是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书法意境,体现了书画艺术博大的文化精神底蕴。
想起小时候的练字学习阶段,天天握笔,笔杆挺直,手臂悬空,每日至少两个小时的练习。放下笔之后,手腕要搁上好长时间才能自如活动。因为拿笔的姿势不对,小手常常被打得跟红萝卜似的,脸蛋上挂着的小瀑布绵延不断还不敢哭出声来……经过长时间的握笔练习,在后来的写字中才有了得心应手的感应,越写越有味。大笔写大字,不可小笔写大字。初学者忌用油光纸练,用粗毛边纸,纸上最好有九宫格。开头多看多临摹几种体,研究字的间架结构,笔锋运转方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持久练习的结果,练字在强化人的涵养、耐力、沉着、审美力,协调节奏等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都不容小觑,至少对我是这样。。
书法艺术的线条、墨味、气韵、意境之美,都应该是无意间的心灵流露,好书法是不功利的,“求态失态”,人为造作必将浮于表面,兴之所至的自然流露才是正道。我们看到的甲骨文都是实用的,同时也给人一种质朴的美感,原始的东西不管有什么缺点,但它总有打动人的地方,因为那种创造是真诚的。
本书可兴、可观、可赏、可临摹,有普及了解名家书法艺术的实用性价值,but,名家的介绍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再详实丰满些就更好了,四星推荐。。
梵.歌 20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