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3500字
职场人的日常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邮箱出现提示就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查看新邮件,正集中精力处理文件时一通电话打乱了原本的思路,领导突然发来微信要求紧急处理某件事,不时有同事过来找你帮忙或闲聊,一整天对着电脑后感到颈椎酸痛,前一天熬夜加班第二天喝咖啡也无法挽回涣散的精神。
看起来各种沟通工具和无处不在的网路加强了我们工作中的联系,方便了我们日常的沟通,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像预想那样变得更高效,反而变得愈发低效。这正是特奥·康普诺利教授指出的现代科技在无形中给脑力工作者的大脑套上的四条锁链。想要高效的工作,我们需要一一解绑束缚我们大脑的锁链。
一号锁链:随时在线
手机虽然方便了我们相互之间的联络,可对于员工来说手机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有了手机之后,老板们总是希望甚至要求员工24小时开机,保证任何时候都要能联系得上。从此,工作被带进了私人时间里。随着现在网路的发展和各种通信工具(如微信等)的出现,这种现象更是变本加厉。无论何时电话要在三声之内接起,微信要立刻相应,邮件要在15分钟内回复。类似这样的要求将我们的工作时间切分得七零八碎,现在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相对完整不受打扰的工作时间了。
除了来自领导的这类要求外,我们自身也对在线越来越上瘾。工作中总是不自觉地每隔几分钟刷新下邮箱,担心错过任何邮件。手机响起了提示音一定要第一时间查看,担心漏掉了重要的联络。
我们误以为随时在线及时回应就是高效,其实这种做法不仅碎片化了信息更碎片化了我们的思维,反而让我们失去了集中精力深入思考的能力。
解锁方式:离线思考
我们需要的高效是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内容,而非对任何事情的立刻响应。学着自己给自己断网,安排一段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专心处理重要的工作或者思考重要的问题。
我现在的领导在看到我每次对邮件的迅速回复后专门找我谈了一次,她说邮件及时回复虽然好,但我们的要求是三日内回复即可。因此以后不要频繁地查看邮箱,邮箱每天查看一到两次就可以了。早上来了先做最重要的事情,查看邮件这种事就留到午饭前后工作累了的时候处理吧。
不得不说领导的这种建议真的非常好,自从放弃时时刻刻查看邮箱的做法后,我反而能更轻松更专注地处理最重要的工作。而等到累了的时候再查看邮件时,发现紧急的邮件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而且半天的断网并不会给我的工作带来困扰。
除了邮件之外,不时打进的电话和有事没事路过的同事是打断我们工作的一大源头。我们公司的IT部门就不断接到各方打来电话咨询各种电脑网路问题,IT部门的同事不得不一次次中断手头的工作接听电话。面对这种情况,她们用了一种很聪明的方法,订好会议室去会议室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电话的打扰也隔断了其他办公室同事的不时咨询。工作效率瞬间提高了很多。
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步就是断网“消失”,在自己工作状态最佳的时间段内专注处理最重要的工作。
二号锁链:多任务并行
日本有一个流行语说法叫做“ながら族”,翻译成中文就是“一边族”。这个族群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一边做着A一边做着B。现在的时间管理术里还经常看到有人提倡这种“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的做法,原因在于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时间利用率。
然而,康普诺利教授在《慢思考》中毫不留情地拆穿了这种假象。他指出人的大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我们进行思考,进行决策,展望未来等深度思考依靠的都是思考脑。而思考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反应慢且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思考脑只会“一心一意”,完全做不到“一心多用”。
我们日常工作中看到的几件事情一起处理的现象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一心多用”,而是在多个任务之间不停地切换:先做一会儿A,然后跳去做一会儿B,再回来继续处理A,再跑去处理下C。如果你试过这种工作方法,你就会发现,不仅处理事情的整体时间拉长了,而且更容易出错。因为思考脑在每一次任务切换时都需要清空上一个任务的内容,这中间消耗了思考脑的能量,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解锁方式:批量处理
既然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工具思考脑只能一次处理一件事,我们就应该遵守它的使用方法。
艾森豪威尔原理的四象限法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工作处理法,用重要度和紧急度为任务分类,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尝试每天晚上列出第二天需要处理的事项,按重要程度排序。第二天集中精力先处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情完成后再去做另一件。相信你这么做了以后会发现,不仅事情处理得更快了,而且准确率也会跟着提升的。
工作中难免出现各种琐碎的杂事,对于这种事情可以将它们攒起来一并处理。比如需要给好几个人打电话,那么就安排一个时间专门用来打电话。如果有报销需要申请,那就等到月末的时候一起填写报销单。当然,你最好在日程本上为这些批量处理的事情划出专门的时间来,这样你才能保证不会忘记它们。
三号锁链:低水平压力
职场中我们说起面临的压力时常常指的是精神上的压力。不断涌来的各种工作任务,待办事项里越积越多的内容,截止日期的临近和领导同事的期待或批评,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压力甚至焦虑。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忽视身体上感受到的压力。比如整天对着电脑工作后颈椎肩膀的酸痛、眼睛的干涩,还有长期使用手机造成的拇指疼痛。是的,手机就是最不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长期使用手机会对我们的拇指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
无论是精神上的压力还是身体上的压力,它们的产生更多地来自于我们的想法,甚至是臆想。比如我们觉得一定要在随时查看信息及时回复,比如我们觉得不刷手机就会错过很多重要的咨询,比如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结果没有一件事情真正完成了。
解锁方式:科学应对负面压力
压力其实并不完全是坏东西,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才能发挥实力。只是长期的压力反而会损害我们的健康。既然很多压力源自我们的不合理想法,或者来自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的坏习惯,那么改变这个做法就能够逐渐消除我们的压力。
身体上的压力来自于日常使用的电脑、平板、手机、椅子的反人体工学设计,这个解决起来就简单了。换一个超大的电脑屏幕,使用平板和手机时尽量使用触摸笔,给自己买一个人体工学座椅,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站起来活动一下。健康的身体还能够顺便提供我们精神上的耐压能力。
四号锁链: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是现代职场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符合身体的规律和需要。而在火和电被发明了之后,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就渐渐模糊了。有人缩短睡眠时间加班熬夜工作,有人则是认为通过牺牲睡眠可以比别人每天多活几个小时。我们不再遵循身体的生物钟,睡眠不足造成的不仅仅是白天精力不足。
睡眠是存储脑工作的重要时间,存储脑会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抓紧工作,帮我们对白天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储存,还要处理我们的情绪,保证情绪平衡。如果我们睡眠不足,存储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工作,存储脑的工作完不成,我们不仅会记忆力、专注力下降,还容易情绪失控,进入恶性循环。
有人喜欢用自己是“夜型人”作为借口解释睡眠不足的原因,殊不知自己其实只是个“伪夜猫子”。每个人的思考脑黄金工作时间不一样,有人早晨效率高,有人晚上思维比较活跃。可不论是晨型人还是夜型人,他们都会保证充足的睡眠。真正的夜型人在晚睡的同时也会晚起。而正常上班的职场人因为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很难做到晚睡晚起。前一天无论熬夜到几点,第二天都必须准时出现在公司,这才是职场人的生活。所以“伪夜猫子”们是晚睡早起,从而晚上睡眠不足,白天精神不佳。
解锁方式: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我们习惯了定闹钟提醒自己起床,却不会定闹钟提醒自己睡觉。恢复正常睡眠模式的第一步就是设定两个就寝闹钟。
既然我们每天都要准点出现在公司,那么每天起床的时间是固定的。为了保证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你需要计算好前一晚应当睡觉的时间。然后在就寝时间前两个小时和前一个小时分别设定一个闹钟。第一个闹钟提醒你应该几点睡觉,第二个闹钟响的时候你就应该开始做就寝准备了。
需要注意的两点是:一、闹钟尽量不要使用手机设定,尤其是你抵挡不住网路诱惑会忍不住刷刷刷的时候;二、即使到了周末也不要晚睡晚起,养成一个固定规律的生物钟才是明智的做法。
束缚我们大脑的四条锁链是环环相扣的,而解锁的方式也是环环相扣的解锁了一个之后解锁另一个就会更容易更简单。在为大脑松绑的过程中,你自然就掌握了高效工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