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周易正宗(全文解读本)(全集)》读后感_1600字

《周易正宗(全文解读本)(全集)》读后感1600字

花了四十多个小时,终于翻完了。马先生精于文字训诂,古文功底深厚莫测,又博贯群经,深于文史,故其书全是满满的干货,这本《周易正宗》当然亦不例外。
儒学特别是汉代儒学讲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尤忌空疏无稽之谈,往往「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清代方东树语,本是批评汉学,而私以为恰恰道出汉学严谨精深的学术优点)。而《易》乃群经之首,闳远微妙,蕴奥难见,且千载以降,注疏之著卷帙浩繁,若非寒暑埋首书斋,沉潜涵泳,则绝无所得。而马先生这本《周易正宗》实有汉儒之风。举凡卦气、消息、爻辰、升降、纳甲、世月乃至河图洛书等等诸家说易凡例,均讲解详实精当。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卦辞、爻辞、《彖》《象》二传,几乎每一字都能找到象数上的依据。举例来说,如《随》卦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先生引尚秉和注:「三至上正反巽,巽为绳,故曰系,曰维。」引虞翻注:「两系曰维,《诗》:『摯之维之』也。」又举毛奇龄的讲法:「兑,西方之卦也,连艮为山,故有『西山』之象。」又比如《蛊》卦卦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历来聚讼棼如,莫衷一是,先生列举了马融、虞翻、胡渭、苏东坡、《汉书·武帝纪》、毛奇龄等6家讲法。其讲解之博洽,往往如是。
注 《易》大体分为象数义理两派,言象数者往往以义理派为空洞无据,主义理者又攻讦象数派为穿凿支离。从全书看来,马先生虽主象数,却又不废义理,全书旁征博引,马融、郑玄、京房、荀爽、虞翻、崔憬、干宝、陆绩、王弼、韩康伯、孔颖达、李鼎祚、程颐、苏轼、朱震、赵彦肃、朱熹、来知德、何楷、毛奇龄、李光地、俞樾、尚秉和等等主张不一的名家之注悉纳其中,择善而从,又引用《春秋左氏传》的诸多解卦案例以及《诗经》、《尚书》、《尔雅》、《老庄》、《参同契》、《说文》、《史记》等诸多典籍加以佐证。征引之繁,解说之精,令人叹为观止。注《易》之纬书在《四库全书总目》里列有167部,计1760卷,以马先生引用之博,如说他全部都读过,我都会选择相信。此书名之为「正宗」,确实是有底气的。
然「黄金无足赤,白壁有微瑕」,窃以为先生讲《乾坤文言传》以及《系辞》、《说卦》只是从义理上简要辨析,没有过多地从象数上来辨析。而《文言传》以及《系辞》、《说卦》字字句句皆有象数上的依据。举《乾》卦文言传「乐则行之,忧则违之」来说,虞翻注:「阳出初震,为乐为行,故乐则行之。坤死称忧,隐在坤中,遁世无闷,故忧则违之。」李道平疏:「阳初于初,为震体复。震为乐者,震,东方木,于时为春,《春秋繁露》曰:『春,蠢也。蠢蠢,喜乐之貌』,故为乐也。为行者,《说卦》:『震,动也』,又震为足,为作足……是以乐则行之也。坤死称忧者,月三十灭于坤,为既死魄,故坤为死……故忧则违之也」。再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来说,虞氏以《说卦》传之「雷风相薄」和「山泽通气」来注解,李氏疏则以纳甲进一步解释,「谓震纳庚,巽纳辛,庚辛相得而合金,故相应」,「艮纳丙,兑纳丁,丙丁相得而合火,故相求也。」窥斑知豹,《易传》之玄赜,汉儒注《易》之精深,于斯可窥。遗憾的是,马先生对此没有过多解释,想是为了节省篇幅。
我从二十二岁开始接触《易经》, 说起《易经》,实在给我太多惊喜,可谓言语难尽。想起几个月前,妻子(当时还只是我的一位普通同事)不知听谁说我晓得点《周易》,她「不耻下问」地要我给她讲,我当时开玩笑说:「儒家讲五伦,而五伦以夫妻这一伦为首,所以《易》上经以乾坤为始,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下经则以咸恒为始,咸主男女相爱,恒主婚姻长久。《史记·外戚世家》里面也讲『《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可惜啊,我俩到现在都还没解决这个问题。」大约一两周后,她成为了我的女朋友,现在她成为了我的妻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