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00字
我问西西,还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每次你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我啥也看不懂你却给我强烈推荐着米兰昆德拉顾城,现在你还看书吗。西西说,以前满脑子都是月亮,而如今却只剩下了六便士。
前一阵子,和一个好朋友一起吃饭,她是“人生赢家”一般的存在,她说,我总觉得对现在的生活不满,但却也不知道不满在哪里。总想着去吹撒哈拉的风,却又舍不得如今拥有的一切物质享受。就像月亮和六便士,你想要月亮却总也舍不得六便士。
人们渴望自由,却又惧怕自由。
在书中有几个细节很让人感叹。斯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是现实意义上的人渣,毫无怜悯之心,因为一句“我想画画”,便离家出走。可这个人渣却又不得不让人敬畏,四十七岁,本是一个快知天命的年纪,守着温馨小家静待着儿孙满堂。但在斯特里克兰德心中,四十七岁却越发激起他躁动不安的神经,他没有时间了,他想画画,他要画画,无论怎样他都要画画。这一种自私的自我实现的义无反顾,让人恨也让人敬畏。我愿成为这种人,却不愿这种人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其实在全书中,还有另一个“斯特里克兰德”,他就是那个天才医生,拉莫尔罕,他因为一段入职前的旅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拒绝了那个可以让他成为人生赢家迈入事业巅峰的邀请,留在了亚历山大,留在了那个第一眼带着白白的容光的城市。
前一阵子去夏威夷的时候,因着对咖啡的喜爱去参观了一个原生态的咖啡农场。农场主和他的妻子就是现实版的拉莫尔罕。他们原本在纽约生活,却在三年前一次去大岛的旅行中爱上了那里,然后买下了那个小农场。神奇的是,小农场的产量原本平平无奇,却因为这对夫妇的到来提高了20%。这样的故事对很多人是月亮,但在旅行的路上发现好多时候那都是他们的“六便士”。
我不知道多少人的心中会拥有梦想,又有多少人能有勇气头也不回地把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
现实中我们可以找到太多的“身不由己”的理由阻挡着前进的光,但若总是躲在山后,那光只不过逐渐暗淡了,像死亡诗社里的Neil绝望到死,但若是爬上去呢,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Andy,无论多难,翻过去之后就是自由。
我从心底钦佩有梦想并且能够贯彻实践自己梦想的人,或许他们没有六便士,但却拥有“人生”。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非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