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三侠五义》读后感_700字

《三侠五义》读后感700字

《三侠五义》被尊为第一部武侠小说,也是我最早读过的武侠小说。三四年级时,从小伙伴家借来了几本小说,有《七剑下天山》《虎啸来如风》《鸡年大会师》和这本《三侠五义》。这几本书除了《七剑》算是稍微出名点的武侠小说,其它都不算出名。尤其《三侠五义》,小时候初读时,只读了十几回,就想当然成包公断案类书籍,弃书后就痴迷于《七剑》中天山神芒凌未风了。(而今也只是记得这个名号和书少数几个人了,听说梁羽生先生的《萍踪侠影录》写得很好,有时间一定要重点拜读一下)

说到武侠小说大师,现代有金古梁温黄,民国有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等,最早便追溯到石玉昆的这本《三侠五义》了。为什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水浒传》不被归于武侠小说呢?陈然,水浒中没有类似“内功,暗器,降龙十八掌”等武侠小说基本术语,但就此断定不是武侠小说未免不公。现在大多将水浒定位为农民起义类小说,这样划分不无道理。水浒倡导的官逼民反、以暴制暴,与儒家传统忠君爱国等正统思想相违背,因此多次被禁。《三侠五义》,以狸猫换太子开始,以定军山平襄阳王造反结束,中间穿插江湖豪杰,行侠仗义诸多事迹。三侠也好,五鼠也罢,其侠义行为都是在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三侠全书也是在宣扬皇族正统思想,这与水浒本质不同。

后来武侠小说集大成者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道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所谓侠:一是为国,一是为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以武促侠,这是我读了武侠小说后最大的启示。武,专业能力;侠,泽民经国,通过专业技能来报效国家,造福社会,这就是我理解的“武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