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_1000字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1000字

最近个人状态不是很好,想起来被自己扔了很久的心理学,终于还是得回去捡起来找答案。这本算是很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读本了,没有特别多术语,作者也在尽量简化叙述来让人明白什么是病态人格、怎样解读病态人格、正常人和病态人格之间到底有多么短的距离。#书评含大量剧透

病态人格产生的原因就是:焦虑。由焦虑产生大量恐惧、矛盾,以至于到最后不可调和。“如果抛开表面现象而深入到产生病态人格的内在动力系统中,我们便会找到一种病态人格共有的基本因素,那就是焦虑及为了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机制。”

病态人格最重要最直接的特点就是:对外部世界(包括人)的无法抑制的大量敌意和对爱的病态的、大量的、令人窒息的需要。“也就是说,病态人格所有者常常感到自己就是自己的绊脚石。”如果满足不了他们对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进一步转变为对权力、财富、力比多的病态需要。并且要注意的是,病态人格所有者自身特别软弱,特别害怕谴责,不管他对外表现出来的是强硬还是自责,是虚弱还是狡诈,都是他们规避谴责保护自己的方式。

弗洛伊德对病态人格的解释更多的停留在生物结构上,把很多问题都归结为生物性和童年的遭遇,但是他忽略了病态人格产生的社会背景。我们的社会文化就是在造就病态人格,竞争、同胞之间潜在的敌意、恐惧、摇摇欲坠的自尊心,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心理上引起了个人的孤独感。我们一方面被教育“自己命运自己做主”,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实在无法控制命运,就跟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一样,实际上我们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这种冲突如果不能被消化,就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于是,这种情形在我们时代的正常人身上产生了用爱来作为一种补偿方式的强烈需求。爱的获得使他的孤独感减少了,不那么缺乏自信,并且能较小面临敌意的威胁。因为爱符合一种生命需要,于是它在我们的文化中就被给予了过高的评价和强调。如同成功一样,它也成为一种假象,并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它是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爱本身是真实的,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它往往被用来满足各种与爱没有关系的愿望,此时爱却被搞成了一种幻象,因为我们对它的期望总是超出了它现实可能的满足程度。

判断自己是不是病态人格的基本方式就是看自己在面对种种挑战和冲突时能否直面和解决他们。病态人格是我们社会文化的副产品,我们应该对病态人格所有者保持耐心和同情心,并建议他们及时治疗。

(PS:仿佛自己已经是个病态人格所有者了[捂脸])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