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汉英对照)》读后感_19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汉英对照)》读后感1900字

高中看了巴兹·鲁尔曼版的电影,大二(如果没记错的话)看了原著(中文版),当时看得懵懂,很多地方有“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但只觉得这书写得好,还能再看,这是再读的因由。不知是因为这次看得认真,还是因为理解力提高,这一遍果然好懂许多,还有个别地方,或许看英文原著就能打通了,毕竟,中英之间很多微妙之处始终是无法传达完整的。
故事讲的是一个出身中西部农民家庭的穷小子盖兹,爱上了东部的富家女黛西,为了黛西(if Ican say so),也因为摆脱自身命运的宏大幻想,经由一系列机缘巧合,终于发家致富,却始终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不被接纳,最后因为给心爱的女人顶罪孤零零地死去的故事。这个框架或许不特别,毕竟,别说穷小子爱上富家女了,就算门当户对也不能在一起不得善终的感情也不胜枚举。但是使它不一样的地方,是后来改名为盖茨比的穷小子的想象,非常宏大的想象。
正因为他是个“戏精”,给自己加的戏很典型地体现了当时美国森严的阶级壁垒,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个如盖兹一样的人,变身盖茨比的野心和努力是否能达成。这种壁垒的关键所在通常不是金钱、名利、地位,虽然这些也必不可少,但致命之处是存在于人心中的观念。汤姆打从心眼里瞧不起盖茨比,他就是个穿粉红色西装的暴发户,即使能买上与他家面向而立的豪宅,也改变不了他的不认同,而且这笔钱是通过做非法生意赚得的——贩卖假酒、非法赌博、操纵债券股票。而他和黛西不同,他们的财富地位是继承来的,是打入基因与生俱来的。那些来盖茨比家中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人同样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肆意玩乐,任意揣测,因为他们不是在和盖茨比结交,盖茨比根本不知道他们平视、尊重。对盖茨比而言,这一波又一波涌入的人流可以是他功成名就的证明和点缀,对这些人而言,盖茨比就是傻不拉叽的暴发户,他们来他这儿是为了玩乐便利而非其他目的,甚至还嘲笑他。面对这种打入基因的坚牢壁垒,盖茨比的梦想最终破灭——如果他曾实现过。
黛西也在这个阵营,或许她爱盖茨比,爱过盖茨比,这种爱的余温甚至延续到了她重逢盖茨比以后,但是,她不可能和盖茨比在一起,真正合法地在一起,以前不会——她必须和有钱子弟结婚;现在以后也不会——盖茨比只是有钱,名声不好,出身不好。要问哪里体现出了黛西爱的其实是财富地位,盖茨比的野心与努力不就是吗,他要变得和黛西匹配,才能爱她娶她,整个故事都是佐证。这些不足以说她可恨,也不足以说她软弱,毕竟,真正无视这些东西的人太少,她的选择无非是人之常情(而且要是我知道我男人是做非法生意的,其实我也怕,哈哈哈我没法做大佬的女人啊)。但是她的可恨,汤姆的可恨,全都集中在三个亡人身上了,他们推诿责任,冠冕堂皇,逃之夭夭,无情无义,粉饰太平。汤姆真的喜爱梅朵又怎样,黛西对盖茨比还余情未了又怎样,比起这些来,先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才是首要且必要的,他们不能离婚,孩子只是一个点缀,他们之间真正的纽带是“门当户对”,所以他们是最合适最匹配的夫妻,貌合神离同床异梦那都不是事。
盖茨比的梦想让他显得十分天真,这天真让他非常脆弱,这个完全的“梦想家”处在一帮十分势利现实的人里面,显得如此不合时宜,他的格格不入不无这种因素。这种徒劳无功非常自我近乎自我欺骗的对梦想的坚持,让他值得同情,至少显得他不那么现实。他的所有梦想寄托在黛西身上,黛西就是他梦想的具象,他穷尽一切,为了得到黛西的爱和认可,实际就是追求黛西所代表的那个阶级对他的认可,至此,他所有改头换面的想象和努力,才算真正实现,他才能说得上彻底的脱胎换骨。
菲茨杰拉德的安排让人猜想,即使盖茨比让人同情,但也不得他偏爱。人生无法重写,金钱无法置换爱情和梦想,盖兹改名换姓,为自己制造假名字、假身份、假过去,获得的也是假成功——财富是非法的,身份是虚假的,爱情是幻灭的,情义是虚伪的,繁华是过眼云烟,他的整个人生都是假的。到他死的时候就很明显了,没有人对他的死表示关切,除了那个眼镜男,没有人赶赴葬礼,所有一切盖茨比幻想自己可能成功了的,都被打破了。他曾十分接近他梦想中的一切,却永远无法真正达成,就像数学上那个概念,无限接近但不等于。菲茨杰拉德借此既给物质繁荣唱了颂歌,也唱了哀歌,物质上确实的繁荣和喜庆,都可能是假面,它们并不坚牢。
或许唯一受到善待的人物,就是整个故事的旁观者和叙述者尼克·卡罗威了。最后那段话,关于绿灯、梦想和溯水而上,或许是暗暗的对盖茨比的礼赞,暗暗的对盖兹梦和美国梦的礼赞,也是暗暗的一种自嘲,哈哈,毕竟,爵士时代之后紧接着大萧条。再如何溯水而上跑在前面,那都是很久以后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