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读后感700字
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们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年少无知再到懵懂成人,以至于现在的我们也已经为人父母。那么曾有谁告诉我们怎么样做一个好孩子吗?那么现在有人跟我们讲过怎么样做一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吗?恍然明白,哦,一直伴在我们身边日渐苍老的父母,对我们最长情。
那么现在角色更替,我们又能怎样做,做成什么样?
我想可能很多年轻父母和我一样,把孩子看为至宝,放在手心怕冻着,抱在怀里怕热着,对于怎样面对这突然降临的宝贝都已手足无措,更别谈什么教育。
本书,给我们详尽的罗列出来孩子在3-6岁中诸如执拗、感官、绘画等敏感期,让我们了解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行为举动的缘由并提供了部分方法论,给我们在摸索怎样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提供了指导意义。
所以,我看到此书,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如饿狼捕食般全心研究。在本书读到一半时,发现不如我一开始想象的尽善尽美,因为很多时候作者只是给我们分析了敏感期的特征,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样去应对。但当本书看完之后,又有了不同的理解。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才明白,从我们自身来说,每位家长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以及性格偏向等各方面都不相同,所以是我们自己造就了孩子的成长环境。简单来说,我们给孩子是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就得承受什么样的教育。再加之,孩子某阶段的监护人可能是爷爷奶奶以及孩子本身的敏感期到来的早与晚都各有不同,所以,教育方式大同小异,但是方法因人而异。
最终读完本书:不失所望,大有收获!在此,感谢作者!
最后想和大家共勉:“尽信书不如无书”,让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给孩子一份如父母给我们的,最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