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900字
林海音《城南旧事》。林海音女士的文章,无不是从女孩、女性的视角观察,从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体历来描绘,地理上主要集中在老北京和台湾两地。女人的观察和心绪是细腻和柔软的,夹杂怀念和忧怀,读来总有种感伤杂于其中,在这秋日,更添几分忧伤。
余光中曾说过: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单从文辞来讲,无疑张颜色更多,更辞丽。林却是更特别,文字更平实有趣,与众不同,特别是老北京的胡同串词儿,自然勾起对老北京的回忆。从她的视角叙说的北京的老三样:城墙,天桥,四合院儿,骆驼祥子满街跑。一下就把你拉回那个年代,洋取灯儿,胡同串儿,跳绳踢毽子,养蚕做针线儿,虽跟她的回忆差半个世纪多,却与我的童年有如此多的相似,一下拉回到童年的回忆中。
回忆是奇妙的东西,无法记起详细的年月,由一条小路,一件物什,一个不相干的感触,把思绪牵回到童年,想起那时的玩伴、玩具,回味糖葫芦的味道,还有村前小河,河里的小鱼儿,唧鸟儿(蝉),姐柳龟儿,学校的大门,还有早起第一个来到大门前等待老师前来开门的那份自豪。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一环跟着一环,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秋日最易思,我是不喜欢秋的。打小就不喜欢,每到秋收,就会有干不完的农活,小孩子是没有秋收的喜悦的,只想着没有了玩耍的空当。天也凉起来,穿单太凉裹棉又热,实在是不舒服。每次周围人聊起田园生活的向往,就不免感叹和些微不屑,当你把刨土种地当成谋生手段的时候,体会到的就是没完的农活凉薄的收入和了无希望,哪里有想象中的美好。赞美田园美好的哪个不是把其作为饭后散汗消遣的,没有切身体会哪有感同身受啊。
现在停留的小城,最美好的还是夏日,可惜夏日苦短,秋冬却是悠悠长长。从树叶转黄到水面结冰,都是秋的领域。周末,驱车下乡乱逛觅秋,见到小道就往里走,山里的小山村,格外有秋意,眼睛和鼻子里都是秋的颜色和味道。秋来的第一个消息或征兆,不是脑海中的叶黄而落,而是秋果。小城秋果类多而甜而色艳而香浓,无花果、山枣、苹果、甜梨、秋栗、秋桃、红柿……驻足闻香果园旁,甜丝丝的香沁入心脾;最美当属红柿,一盏盏小桔灯挂在半空,沉甸甸压弯枝头;最失意莫过于夏日的绿色篱笆,只剩了枯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