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后感1200字
以前觉得癌症这两个字,是很遥远的事,这些年发现癌症几乎变成了常见病。人类在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发明,完全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可是在生物进化基因突变这件事上,我们却显得那么渺小。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看完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教我们科学理性的来面对癌症。下面就书中的内容做一个总结:
什么是癌症,癌症跟肿瘤的关系?
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大部分癌症是后天因素导致的,也有一部分儿童癌症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了致癌基因或母亲怀孕过程中出现了基因突变。
癌症=恶性肿瘤+血癌
肿瘤=良性肿瘤+恶心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区别在于是否转移)
良性癌症=不存在
癌症为什么难治?
1.癌症是“内源性疾病”,癌细胞是患者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对待“外源性疾病”——细菌病毒的那些抗生素,对癌症没用。
2.癌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几千几万种疾病的组合。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癌症。所以不可能有一种药,可以针对所有患者。
3.癌症可以很快产生抗药性。针对我们给的药物,癌细胞会不断变化。
癌症如何导致的死亡?
大致说起来和器官的衰竭有关系,或是某一器官的衰竭,或是系统性衰竭。比如脑瘤压迫重要神经导致死亡;肺癌生长填充肺部空间,导致肺部氧气交换能力大大降低,最后功能衰竭死亡;白血病细胞挤压正常红细胞和免疫细胞生存空间,造成系统性缺氧,出现免疫缺陷死亡。
哪些群体容易得癌症?
1.癌症发生率和年龄成正比,从40岁以后呈指数增长,岁数越大,细胞需要分裂的次数就越多,同时岁数越大,免疫系统越弱,对癌细胞清除能力就越弱。
2.人体器官受到损伤后需要修复,组织修复需要靠细胞分裂完成,器官长期慢性损伤,会导致组织反复修复,所以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导致了癌症病发率的增加。因此长期抽烟或重度雾霾损伤肺部细胞容易患肺癌;暴晒损伤皮肤细胞容易患皮肤癌;吃刺激性或受污染的食物损伤消化道表皮细胞会容易导致食管癌;乙肝病毒携带者容易患肝癌;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容易导致胃癌;HPV病毒感染容易引起宫颈癌等等。
有效的防癌体检:
- 针对大众:
乳腺癌:女性,40岁开始,每年乳房X线筛查;
宫颈癌:女性,20岁以后开始,3~5年一次的宫颈刮片或HPV筛查;
结/直肠癌:男性和女性,50岁开始,每年一次粪潜血检查,每10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
- 仅针对高危人群:
肝癌:有酗酒史、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在35岁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声检查;
胃癌: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家族胃癌史的,应该在40岁以后进行定期胃镜或其他检查;
肺癌:吸烟者或者戒烟不超过15年者,应该在55岁以后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
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活在当下,戒烟、戒酒、多吃水果蔬菜、多锻炼、少吃高盐和腌制食物。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挣钱,好好花钱,保持愉快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