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清单》读后感1400字
网络上传过一句热语:“请按你的想法活,否则你将不得不按你的活法去想。”大概这是这本书诠释得最为贴切的道理。
在兄嫂们得到遗产的时候,女主布雷特却只得到一份清单,一份写于14岁的她当时想要的生活,一如大多数人一样,三十多岁,沉浮于现实的琐碎里,早已忘记最初的理想生活。恰巧母亲的死或者说为了获得遗产的必须,以那份生命清单为媒介,她“幸运的”得到了重新活过的机会,两种思考模式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一开始无论是想继承母亲的公司,还是想强行留下渣男友,还是和朋友商量着敷衍律师完成那些清单,都是希望在保持现有生活的基础上拿到遗产,甚至是所有思考都是为了维持现有的生活,尽管现有的生活并不怎么快乐。可是母亲要比想象中的还要残忍,将女儿的生活拆解的支离破碎,大概是为了破而后立,还是以遗产为诱饵,将女主引上了一条她想要的活法,喂狗,养马,当老师……也许适应进去的时候极不情愿,但最终她享受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
第二点是上帝视角,想这个读后感的题目想了很久,想让它深刻一点,或多或少沾上生命的光,让它显得神秘些,后来发现其实我比较肤浅,扮不了深刻,也谈不了生命,最多只是想了个《如果能重来》,这个前设是提给大多数出于“按活法去想”的我们,如果能重来,我们会愿意与现有的安稳反目吗?我们会勇敢的去追寻当初的梦想么?去活成当初想要的样子么?就像《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斯特克里兰特一样不顾一切去画画?如果能重来的话,会吗?这大概只能成为触动,很难化为行动,因为读小说的时候用了上帝视角,就是无论读这本书读到那个部分,无论眼下的女主过得多么难堪,我们都知道她最后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幸福,我们也知道她的苦心不会被辜负。而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生活从不会抱有上帝视角,同时也没有书中这么料事如神的母亲。我想我一定很冷血,居然没有感受到故事中女主一次次的绝望。却在另一种绝望中--不敢挣脱现实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没有人会告诉我,迈出去的那一步是对还是错,我不知道写我这本故事的作者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三点,就是怎么定性这个小说,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无可救药了,反正我读出了鸡汤的味道,因为书里总是透露着一股浓浓的鸡汤味:快去追寻你的梦想吧,敢于追梦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的。不过我还是想把它定义成一本治愈系小说吧,女主在一团糟的经历里,告别了坏的友情坏的爱情坏的情绪得到了好的。还是不要当成鸡汤,我怕我一句:“先干为敬”,热血沸腾冲出门去想打天下。当成一个暖心的故事读就可以了。
第四点,小说中的爱情,女主的情感线贯穿始终,第一封想要拿的信是坠入爱河,却最后才拿到。《天道》里有一句,天下只是论道极致不过是百姓的菜米油盐,人情冷暖论到极致不过是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对于安德鲁那样的貌和神离的不是爱情,对于和律师之间的那是满得有点溢出来的友情,对于那个百般呵护自己的男子不过是搭伙过日子的好人选,不会有激情,也许一个女人的情感中会遇到这样三类人,也都把他们当成了爱情,然后不好不坏的得过着且过着,只是最后的巴宝莉男一出现,我们就知道那是爱情,热烈而且熟悉,仿佛女主经历了一切都是为了这场邂逅在做准备,那就对了,不可言说,无法言说,我不知道怎么去谈论爱情,即使我们读了无数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也无法说清道明,但也许知道我们自己遇到,才会恍然:对了就是对了!只是要看我们有没有耐心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