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_1300字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1300字

这些年,好多歌星都流行翻唱自己出道时的那些歌曲,有的是为了弥补那会儿录制中不足的地方,有的纯属为了纪念或者怀念。

《我把青春献给你》属于第二种。

冯爷,万众瞩目。一本算书的书,戏谑自己的前半生,告诉了大家这群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算「自嘲」,更是自省。冯爷,老炮儿,一京油子。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老炮儿和一群老炮儿的回忆录。

可以好奇的看,也可以崇拜的看,也可以不看。

刘震云在第二次写序的时候说:「2003年,冯老出此书第一版时,我也写过一个序。我在序里说,冯老师距大师仅剩一点七公里;七年过去了,冯老距大师仅剩一层窗户纸」。

冯爷算大师吗?至少从文字里面来看,还差点,就拿书里经常出现的王朔,刘震云来比,还远。但是从性情来说,至少我觉得他活明白了。

这本书是2010年版的,至今,又过去7年了。如果你在刚出版那会儿看,可能就觉得是一痞子和你侃大山了。但是放到现在来看,就更多了一分味道。

这几年,从2008年《非诚勿扰1》开始后,他就在慢慢改变。2010年《唐山大地震》,2012年《一九四二》,2015年主演《老炮儿》,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到这个月的《芳华》。看过这本书,你就会发现,他真的是大师了。

何为大师?我觉得在某一个领域超出众人,并且可以流传千古的人,算。

冯爷在电影界,算不算,我不敢妄说。但是在作为「一个人,活着」这点上,我觉得,算。

「这块木头上刻满了我的青春往事。有蹉跎岁月,也有鲤鱼跳龙门;有对生活的坦白,更有对朋友的怀念。我在写作中与往事遭遇,与朋友重逢,有时笑有时哭,有时陷入深深的自责」。冯爷说的。

谁没有过酸甜苦辣,谁也都有过悲欢离合。但忍受变成习惯的居多,改变的很少。就像毛姆说的:「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冯爷在80年代应该就是这样活的,为了生活,四处讨口饭,难得对上眼个姑娘还让别人说「最近很忙」给拒了,幸好跳了个贴面舞留下了点儿回忆。90年代赶上了好时候,从美工变成了导演编剧,机缘中「编辑部的故事」让他进到了京片子的圈儿,一下子恢复了出厂设置,系统全部更新换代。后来的贺岁片让他开上了高速路,虽然一路急驶,貌似风光的外面却丢了内心的世界。

来到2010年,已经不差钱的冯爷似乎为了演老炮儿开始了提前铺垫,怼媒体,怼记者,怼自己,坊间也就有了小钢炮的称呼。但是从此以后,冯爷的电影,却越来越深得人心,除了让人开怀一笑,又让人多了一份深省。这个时候,让我突然想到了,那个1.7公里的距离,正如刘震云所说,这个时候的冯爷,确实离大师只有一纸之隔了。

为什么呢?《唐山大地震》是对人性的本质,和国家的伟大的体现。《1942》更是对我们的民族历史的一个沉痛缅怀和对人们良知的唤醒回望。《我不是潘金莲》更是他本性的体现,对社会现状赤裸裸的揭露,毫无顾忌。至于《芳华》,那个是他对自己半生的前半生总结,更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具体举措。一个人,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一如既往的做下去,并且说出自己心里面的话,演出自己想演的东西。甚至,还娱乐了观众,唤起了良知,这样的人脱离世俗的框架,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不是大师,是什么?

谈不上崇拜,也说不上羡慕,只能说,这个活法,牛!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