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呐喊》读后感_800字

《呐喊》读后感800字

仅读呐喊一部,将于他处续读彷徨。知鲁迅久矣,但不知其文也久矣,今拜读呐喊,本欲观其惩恶扬善侠气浩荡,观其洞若观火又肯为世人扬鞭指路,待读罢几卷始知,学堂之误人大矣!
鲁迅作文,其中悲悯之情要更深重一些,即使在鸭子的喜剧中也仿佛能读出一些惆怅,即使兔和猫中也直言造物玩弄生命,这也许是鲁迅弃医从文的本心,少时立志为医是悯世间病人,继而因在日本观影一回转而从文便是悲悯时间愚人。要做到开化并不难,睁开双眼即可,但封建礼制蒙住了世人的眼,鲁迅便要骂,要痛斥。作狂人,作白光,至于作孔乙己,直言便骂封建思想,但对于书中人物,至少都不忍得毁,孔乙己在酒店内外被笑话的情节,为了十九个大钱被掌柜的调笑的那一两回,无不充斥着愤愤不平而又无能为力的悲哀,哀悯世人是鲁迅为人最大的亮点,而不是怒人之不幸。
幸而至于民国,鲁迅又作阿Q作端午节,转而斥责起潮流跌宕下不开窍的小人物了,为何?因为鲁迅懂得,鲁迅曾作文评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他是一个 残酷的天才,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同样之于鲁迅的作品,可以见得,之于如此处境下的灵魂,鲁迅对其认识之深刻,端午节开篇三两段,就明明言说中人心去了。其作品表现不单是斥责此类人之行为,着重在于拷问平凡人之精神,从文中可见得,他剖己及人,重要的就不只是那个时代了。
鲁迅作品中多用到路和行者这样的意向,早年老师讲解时也多解释到他知道前进的方向,其实不然,狂人的结局是病好了,出任补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但谁也不知,不论是人血馒头或单四嫂子,世事不行,明天也不可知,甚至于希望,鲁迅本人也都不甚坚定,只期望若是有人走的多了,便会有路的。作品中多是对当时的不满,却没有明确改变的方向,鲁迅毕竟也只是个作家而已,他也只是在困顿的世情下抱怨不平的凡人。
至此,读出了一个鲁迅,至于大发牢骚喋喋不休,也不过是朝着脑中定型的样貌狂吠,希望能把教科书上的形象都吓出去,换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物铭记,仅此,以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