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全新修订彩图版)》读后感1300字
台湾在我心里是一个特别温存的存在,温存在似乎像这些台北故宫的国宝般“万物皆有灵”,是超越客观存在的“气与道”。
突然涌起了好多好多在台湾读书的回忆。
我见证到了为家人身体健康徒步七天环岛祭拜妈祖的虔诚,经过的路线家家户户出钱出力做稞送水,夸张到把自己家浴盆拆了装冰水冷仙草茶分给环岛的人。
我参与了天主教入学仪式,跟着做了礼拜,唱诗的时候觉得心理慰藉后得到极大满足以至于感动到情不自禁的哭了整个仪式。
我参与了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和公演。
我跑到垦丁南端去找《海角七号》,跑到澎湖岛去骑机车雨中环岛,跑到大森林的夜晚去看萤火虫,跑到阿里山去跟美国人比体力爬山,跑到游乐场坐90度直冲过山车,跑到九份去找千与千寻,跑到淡水骑单车去找不能说的秘密和那些年,跑到台南拜孔子,跑到台东看湿地夕阳和清净牧场,跑到台北看故宫。
我看到了春浪,看到了苏打绿街头宣传,看到了徐佳莹在我们学校毕业季演唱会,看到了超级多明星。
我吃遍了每个地区的标志夜市,吃到了大名鼎鼎的铁路便当,吃够了随处可见的日式料理,吃的不能自拔的臭臭锅,还有学校超级健康营养好吃又便宜的自助食堂,吃到了超贵的王品牛排。
我接触了无数热情又温柔,乐观又幽默,善良又有教养的台湾人。他们认真又专注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急不躁而又井井有条。
为了能听懂全英文授课的圣经,中西方哲学文化,莎士比亚戏剧和各种史诗文学史,每天玩完回宿舍回图书馆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看英文资料。那会大概是我这辈子学习最带劲的时候。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记忆的闸,用同一种温度突然把我带回到很多年前的春夏秋冬。
还有好多好多好多回忆来不及细说,但留下的都满是勤勉努力、亲密关系和享受当下。
对于出游,我始终觉得出门去见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生活,让自己眼界更开阔,知道还有更多更好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行动准则。
感谢十几岁的我去了北上广苏杭,知道了资源是什么概念;感谢20岁的我去了湖北重庆四川,让我知道原来人的生活方式是可以这么的不同,让我对生活第一次有了朦胧的思索;感谢22岁的我,在台湾知道了“恭良从简让”的传统文化、海岛民俗文化、西方文化和和日本文化融合的大度、选择以及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维持,因此让我拥有了一份在一起八年后还知道彼此珍惜、相互信任和共同奋斗的感情,也让我与父母间有了紧密的沟通和彼此深入的理解的共情心;感谢23岁的我去了港澳,让我知道规则和弱肉强食自然生存法则,更理性看待社会问题和民生道义;感谢24岁的我去了日本,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匠人精神和自律自持;感谢25岁的我去了斯里兰卡,真正进入到原始的自然里,体会到地理环境对历史和生物的承载;感谢25岁的我去了泰国,学会放下对意义追求的享受也是对生活本质一部分的尊重;感谢26岁的我跑遍了整个山东省出差,看到了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的地方,人们依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贫穷的局限;感谢27岁的我,去了西安云南和重庆,让我进入了人生另外一个阶段有了很美好的仪式感,全是快乐和幸福的回忆。
细碎和矫情,都是夜晚赋予我的情[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