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赤道》读后感1600字
《爱因斯坦赤道》是刘大神检点几篇作品作为“少儿科幻”的尝试,收录了他的《山》、《思想者》、《信使》和《朝闻道》四篇短篇小说。
《山》篇
简介:痴迷登山的冯帆在一次带领大学生队登山,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四名大学生坠崖身亡,以永远的呆在海洋的方式作为对自己的惩罚,成为了海洋工程师。一晚外星人飞船的降临,冯帆游上了飞船引力在海面形成的“高山”,开启了与外星人关于“文明之间”对话。路过地球想聊聊天的外星人讲述了其来自于一个地核文明,经历无数代人的探索斗争终于走出原先的“气泡空间”,认识水认识空气认识引力,密实宇宙理论的改革,在探索“真实的宇宙”道路大步向前。
以旁观者的角度观看了气泡文明在不断追求【宇宙的真相】的演进,不禁引发了对真实的宇宙的思考:在不可接触的宇宙边沿,宇宙也有可能是无限「岩层」中的一个气泡。在可接触的宇宙,在我们周围,受我们感官的局限而无法看到真正的世界是如何的,气泡文明外星人没有视觉所以没有光和暗之分,蝙蝠的世界是由超声波所构建,蛇是由红外线和气味,人是五感。
语录:【山的魅力是从两个方位感受到的:一是从平原远远地看,二是站在山顶上。】
《思想者》篇
简介:研究脑医学的医生的他一次在思云山天文台遇到了痴迷恒星闪烁的她,他们相互聊起了各自的研究。她的把研究恒星闪烁当成进入一个无限的宇宙花园的独特,和她凝视星空的宁静,深深吸引了他。一别十载,医院组织的春游让他再次来到了思云山,再次遇见她,他发现两次两幅太阳闪烁雨花石画波形竟完全一致,他们推测恒星间闪烁有传递,相约七年后验证。七年再见,推测与观测一致,再别十七年。十七年到来,思云山上,他送她一个脑神经元信号传递模型,她猜想宇宙像人一样有思想。
很喜欢故事中的“浪漫”,见过四次,10年、7年和17年的分别并并没有磨灭他心里那个宁静凝视星空的她,一次一次的“守约”正是一次一次升华。回到科幻上,刘大神把设定了宇宙恒星之间有闪烁传递,正如脑神经中大量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于是【宇宙可能有意识】。假如宇宙是一个有意识有感觉的个体,以前有想过类似的想法,挺有意思的脑洞。
语录:【在山外他生活的那座大都市里,每时每刻都有上百万个青春靓丽的女孩子在追逐着浮华和虚荣,想一大群做布朗运动的分子,没有给思想留出哪怕一瞬间的宁静。】
《信使》篇
简介:爱因斯坦对“上帝掷骰子”般的量子不确定理论和原子弹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感到不安,最近出现在他楼下听他拉琴的年轻人借了他一把特别的小提琴,震撼与小提琴的天籁之音同时愈发显得年轻人神秘。来自未来的年轻人告诉老人关于未来的两条消息,解除了老人的两个忧虑,完成了信使的使命。
假如未来能时间穿梭,刘大神创造了信使这样一个角色,在那些因为发现重要理论并且造成当前世人灾害而对未来担忧的科学家弥留之际,非常体贴地为其解忧排难,告诉他人类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极具人文关怀的未来啊。
《朝闻道》篇【丁仪】
简介:讲述的在用爱因斯坦赤道加速器进行终极粒子对撞从而探知宇宙大统一模型的前夕,受到了宇宙排险者的阻挠,因为该实验可能引发真空衰变导致宇宙灭亡,知识密封准则之下,走入绝境的科学家祈求能朝闻“大统一模型”的真理不惜献出生命。
对没删减的美国总统一句吐槽印象深刻:科学家声称为全人类的利益而研究,其实知识拿社会财富满足自己的欲望,满足他们对那种玄虚的宇宙和谐美的变态欲望,这么拿公款嫖娼有什么区别?
关于科学家献身换真理,表示艳羡,有一种追求,能让他们放弃别的拥有的包括家庭财富生命等一切,这些都是不凡的人,这些都不是凡人。
另由原文引发的疑问: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爱情是否会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合而消失?艺术是否会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是否会成为文明的唯一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