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山之四季》读后感_1000字

《山之四季》读后感1000字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很有名,叫《起风了》(不是宫崎骏那部动画,是书)封面是蓝天白云芒草地,草地上立着画架,画架上的画儿与背后的景色融在一起。讲的是在二战期间一对情侣,女孩患了肺结核,男孩陪她一起去山里的疗养院疗养,两年间,男孩经常去山中散步,山中的生命给予他思考,两人依靠着自然的鼓舞在死亡阴影下依旧平静地生活着。后来,女孩最终离去。书中没有描述男孩有多伤心,但是后来,他永远生活在山中的村子里,永远没有离开。
这本《起风了》让我特别感动。有天逛豆瓣,看到了这本《山之四季》,封面也是蓝天白云芒草地,内容也是一个人在二战之后在山间隐居,我一下子就想到《起风了》。细读之后,发现两本书的相似点不止这些:作者高村光太郎也是患肺结核死去的,在他隐居深山之前,有一个女友智惠子,但是后来患病死了。书中大部分的篇幅都在描写山上人民的生活,风俗等等,语言特别平静恬淡,好像一个无悲无喜的人,幻化成了山中的一部分,度过余生。但是有的时候,也许是我的错觉,我感觉到作者内心很深很深的地方有极大的痛苦。一个垂暮老人,原本宁静的生活突然被战争打断,房屋被烧毁,背井离乡来到山间,住在一个方圆三百米都没有人的小木屋里,生病了没有医生,所有的劳动都需要他自己来做。没有父母,没有儿女,爱人也离去。这该是多大的痛苦。但是高村好像已经习惯了一切,接受了一切,书后附录中说:
“高村光太郎的一生充满苦痛、颠沛流离,但绝不能称为“不幸”。因为他始终对生命中的一切保持欣赏和奉献:对一位女子持续四十年之久的爱情、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对美和艺术的赞叹,所有这些都成为他的宝贵财富。经历苦痛时,把苦痛作为人格的磨炼,“美”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产生。高村光太郎的苦痛,生就了他的自我,也让人懂得了终身奉献的难得。

这是一个普通的诗人、作家的一生。他在山中生活了近十年,认识每一种植物,知道山中一切生灵的微小变化,深深把痛苦埋藏在心底,在消化痛苦时创造出永存世间的美。他的人生可以说是悲剧,但是美总要在支离破碎中,才显得格外珍贵。《起风了》是这样,《山之四季》也是这样。日本作家好像都擅长于在平静中蕴藏淡淡忧伤。这忧伤不易发现,但是一旦品尝到,苦涩就会在心里弥漫开,久久不能散去。
致敬高村光太郎。
唯杭 17.7.12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