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_700字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700字

王安石变法,不仅是关乎北宋王朝生死存亡的大事,更是影响之后的整个中华帝国史的大事。这其中的是非功过,确实一言难尽。

当祖宗之法引起的弊端积聚到了不可不变的程度时,一个锐意进取的优秀的皇帝,还有一个以天下为己任,道德崇高,才华横溢的宰相,他们齐心协力,费尽心血的改革,最终却不但彻底失败,还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的确是有王安石识人不明,固执己见而且独断专行,不讲道理的原因,也有朝廷内外的小人们在新法的执行环节为己谋利,扭曲新法本意的原因。但是最根本原因在于新法本身就有问题,变法本身也有问题。问题就在于对政府的力量过于自信,对人民的利益过于轻视。如此违反客观经济和管理规律的变法,最终导致的只有失败。

变法的失败,意味着积贫积弱的重病再也无药可治,意味着改革派和反对派的意见路线之争最终演变为无尽的权力斗争,更意味着从此以后两宋的政治开明不复存在,由集权而专制的苗头自此而始,并愈演愈烈,最终发展到明清的极端专制的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不得不说是巨大的悲剧。

可是在积贫积弱的极点的当时,不变法能行么?在帝国制度之下,不动用公权力来变法,能行么?这恐怕是更深层次的巨大悲剧,是古代中国的悲剧,是我们民族的悲剧。

更值得令人反思的是,道德至上,理想至上的观念是否合适?道德与理想高尚者固然值得尊敬,但是对待错误与不足却该实事求是。难道道德高尚者一定正确?不高尚者就一定错误?变法派与守旧派的斗争一开始还只是路线之争,无关道德与私交,之后却演变到权力斗争,结党营私愈演愈烈,最终斗争到靖康之耻,国破家亡,这何尝不是整个国家和文明的悲剧?

可悲可叹。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