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2400字
求同存异,我想这是对是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夫妻这种特殊关系的最好总结!
初识武志红老师是他的《巨婴国》,初读就在想,这是不是在说自己?要如何改善?书中给出的每一个个实例,都像是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你是一个巨婴!
书中提到,我们需要联系婴儿时期的成长环境,尤其是母婴关系,如果一个母亲给自己孩子足够的关心爱护,孩子就会认为,他是被这个世界接纳并且是有连接的是一体的!世界上的一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美好的存在!从而自然对世界敞开心胸,坦诚相待!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性格上更坦率活泼,更开朗欢快!
其实,武志红老师的书都在描述问题,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且将大部分问题归因到儿童时代、原生家庭,过于放大童年时代对性格形成的影响,而没有将后天的环境教育,社会组织影响充分考虑进去!容易让人纠结过去无法向前。
不过只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是让自己提高的好办法!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可以结合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回头再看看,其实不存在什么原因,其实是先有了目的才给自己找原因。
《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都是关于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心理学读物!
众所周知童年的经历对人的性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经历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择偶的标准。一个童年饱受虐待的女性希望寻找一个毫无暴力倾向的伴侣,却极有可能陷入“只有情感表达激烈才是真实爱我”的漩涡而最终退回寻找暴力狂的阶段。我们可以轻易地放下一段感情,却无法轻易走出阴郁的童年创伤。
在《为何爱会伤人》中武志红老师说恋爱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人们恋爱是为了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换言之,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改造梦想。书中列举了很多武志红咨询过程中的病例,使得晦涩的心理理论变得浅显易懂。 让普通大众的我们也能接触心理学,让心理学指导我们的生活!
爱情中的人们怀揣着改造配偶的迷思,她们被脑中的完美模子所蛊惑,憧憬走出童年阴影却跌入失落的深渊。这种模板的形成就可以追溯到人们的孩提时期。罗宾·诺伍德在《爱得太多的女人》中,写道如果你试图改变你的情人,你就爱得太多了。你爱着的也许根本就不是真实的这个人,而是你脑中的影子,承载着童年回忆的影子。
关于这个观点,武志红老师也认同,他认为林徽因之所以选择梁思成而没有选择徐志摩,是因为徐志摩爱的是自己的幻影并非真实的自己,在徐志摩眼里林徽因就要完美的存在,然而没有生活的体验是不可能让真爱得到充分体现的!
武志红在《为何爱会伤人》中提到的案例,几乎每一种方式都和童年的伤痛有关。例如在疯狂英语李阳和kim的婚姻中,武志红分析李阳在童年时期承受父母的冷漠,他的父母也缺乏爱的能力,李阳因此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与温暖,养成了回避性依赖。简单来说,就是他本能地拒绝着爱人的亲密关系,kim越是试探他就越冷漠;而KIM则怀抱着改变李阳的愿望,她的改造梦想表面上是对一个男人的爱,本质却是一个人对于回报爱的渴求。两个人的这一切心理变化如果蜷缩在爱情的壳子中则永远不会为人所知,直到如今遮羞布掀开,赤裸裸的真相才让我们发现,这一切并不是爱,而只是幼时境遇的弥补和童年情怀的延续。
现在回归到本书的标题——爱如何会伤人?我想这之中的原因在于一切的伤痛从来都不是在爱情的范畴进行讨论的。人们试图用维系彼此情感的纽带去磨合的结果只会两败俱伤。
恋人间夫妻间要学会的其实是充分认识自我和尊重别人。然认识自己并非易事!爱情中有三种状态,举凡普世所追求的炙热情感都只是恋爱的初级阶段,热情似火的双方甚至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随着关系的深入两人日渐加深了解则会陷入对彼此的厌恶之中;而如果双方可以学会尊重彼此的差异,又能享受在一起的快乐,感情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那个时候,我们爱的是一个可以与我们相伴的,心灵相通的爱人,而不是一个我们脑中幻想,现实中却身陷囹圄的怪人!
文中的典型案例,一位名叫贾斯廷•默斯的女子从小就对谋杀故事和杀人犯有一种畸形的爱好,她在自己32岁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地嫁给了一名臭名昭著的杀人犯。武志红老师分析,对杀人犯的渴求其实是基于女人改造童年梦想的一种投射,拥有这样愿望的女子,往往有着一个暴力老爸,她们迷恋有暴力倾向的男子是想要证明自己可以修正童年的错误。尽管这个想法疯狂而危险,她们却怀抱着单纯的想法——可以用爱改造一个人。
爱情中的很多问题都来自于情人的改造梦想,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生活可以通过改变别人而不是自己获得提高,就像孩子期待父母变得更好以收获完美家庭一样。如果说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因为处于从属地位而无法主动地进行改变,处于恋爱关系中平等的双方拥有了独立的对话空间,那么改造爱人就变成了无限的可能。
当然,没有人愿意被改变被否定,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中夫妻间隙渐生,原本看上去颇为匹配的人也因此分道扬镳。
读的时候也做了一些摘录,书评仿佛总有些敬畏感,学术水平到不了的层级不敢妄加评论!其实摘录的内容就很能表达自己想要要表达的意思,总结的总感觉牵强!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好的坏的美的丑的!这样我们需要理解体谅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
一定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反省自己,不要总归咎于对方。
只有少数人在遭受到打击后,反省自己持有的那一套逻辑,调整它甚至放弃它,而去形成一套更新的、更灵活的、更适应现实状况的生存逻辑。
理解别人就必须学会放下自己的坐标体系,尝试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实现相互理解的唯一途径。
评价是不恰当的行为,夸奖和批评都是我们的工具,目的是控制对方。
尽管如此,我仍然相信这世间有真爱存在!尽管那可能需要死亡来加以验证!但我只是相信并无须验证!不管你信或不信,美好的存在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