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读后感_1500字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读后感1500字

《灰犀牛》结构梳理
全书结构清晰,作者思维缜密、思路清晰。
第一章:作者一开始先通过自然界灰犀牛袭击过程的描写引出公共事务中的灰犀牛类问题。再通过我们经常面对灰犀牛类问题的反馈过程引出人们面对灰犀牛类问题的五个阶段:否认阶段;得过且过阶段;犹豫阶段;惊恐阶段;崩溃阶段(或行动阶段)。最后指出灰犀牛才是应该真正关注的高概率影响大的公共事件,敲醒领导人对灰犀牛的警钟;
接第一章,第二章理清了人们面对灰犀牛类问题产生抵触和否认情绪的原因,因为预测大部分都是不准的,所以预测很有可能是不准确的,另外人们往往愿意相信好的的预测而不是不好的预测。而抵御这种从一开始就会产生否认情绪的办法,则应是首先承认预测是件复杂的事情,然后集结多方面意见及角度,坚持学习及实践,不断修正,最后才有可能越来越趋向于准确。
第三章再次探索了否认阶段人们的普遍思维方式:“在听到意料之外的令人震惊的消息时,否认能起到缓冲作用,能让病人振作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才能够调动身体和精神上其他的不太激进的防预机制”。其中除了人类本性、官僚主义决策和政策壁垒导致的下意识否认外,人们还经常会有意识地为了个人利益去蒙蔽他人:“那些本该去发现问题的人,一旦他们的动机开始相互抵触,他们就易于否认问题的存在”。所以作者认为纵向方面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及资源信息完善判断力,摒弃过往的固执愚昧,横向方面应努力营造一种鼓励人们发现危险的文化氛围,尽量接受多角度跨领域的意见。
第四章深入解读了人们得过且过阶段的心理状态:因为即使前期的预测是准确的,但是缺少对牺牲者的补偿机制,导致人们宁愿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而那些即使不在乎自身得失的牺牲者也很有可能因为他们的牺牲改变了后期预测的走向,使原本的大概率灾害事件并未发生而遭到大众批评的尴尬结局。(卡桑德拉罪行)。但是即使有了行动的意愿,时间节点的选择也及其重要,因为其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计算成本、盈余和投资。但是我也不完全认同作者的案例,比如我觉得苏联后期并不因是行动过快时间点把握不准而导致的解体,而应该是当时唯一的可行性方案,自寻出路远好过绑在一起去死吧。
第五章来到了犹豫阶段,作者将灰犀牛问题进行了分类及各个分类的特点及应对建议。本章主要强调的是要善于将灰犀牛危机转变为机遇,不仅仅是躲避危机,更能从中受益。
第六章是恐慌阶段的决策方案。既然到了这一阶段,由于传染效应导致的大面积踩踏事件,无疑很有可能会将原本可以解决的问题放大为灾难,从而人们的自我防御意识又会觉醒,甚至退回到否认阶段。这一阶段自动化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预测到了灰犀牛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就应积极建立危机自动应对机制,这样危机来临或提前来临之时,人们才能越过自身本能的不理智,直接启用前期的行动预案。而对于普通人,也最好能通过日常刻意练习,让危机行动预案变成危机来临时的本能反应。
第七章行动阶段,如果你成功克服了犹豫阶段,对所面临的灰犀牛问题进行了恰当的分类,对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分解,那么不妨再从如何将危机转换成机遇方面进行思考,而不是单纯为了避免问题才去采取行动。
第八章灾后恢复,如果你已经经历了灰犀牛的全部五个阶段,此时则是考验领导人和机构的最关键时期,反应过度跟无动于衷都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是提倡弹性思维,建立容错机制。灾后是建立防御未来危机体系的最好时机。
最后两章对前几章进行了总结,其中作者认为只有那些愿意同大多数人背道而驰,愿意推翻错误的体制,愿意激励他们一同行动的人才是能控制犀牛式危机的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