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变形记 城堡(经典译林)》读后感_1300字

《变形记 城堡(经典译林)》读后感1300字

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1924年)是20世纪德语文学的代表人物,表现主义小说的经典作家。他生前不过是布拉格一个默默无闻的业余作者,去世后却看做“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卡夫卡生长在曾作为奥匈帝国首都的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帝国内部世纪末的灾难感,犹太人无家可归的流放意识,家庭中父亲对他的严厉压制,特别是“不许争辩”的反复斥责,保险公司小职员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地位,使他从社会生活、物质现实和纲常伦理愈来愈深地退回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在社会生活中,他成了一个“不开口的大个子”。面对老朽的父亲,他“永远是儿子”,心理上既向往独立自主,又挣不脱旧道德的精神羁绊。他梦想建立家庭独立生活,然而一次次恋爱,一次次事到临头解除婚约.他全身心投入写作,以内心生活为生命,又不放心出版作品,临终竟然要求将之付之一炬。
卡夫卡的创作始于读大学时期。1902年,他结识了玛克斯布洛德,并引为知己。布洛德后来成为知名作家,对卡夫卡颇有影响。卡夫卡生前只发表过一个短篇集,其余作品都由布洛德在他去世后编辑出版。卡夫卡曾要求布洛德把自己遗物中的“一切稿件……统统予以焚毁”。但布洛德认为,有必要将之公之于世。他投入了大量耐心细致的编辑整理工作,陆续出版了卡夫卡的所有遗作。
《变形记》进一步揭示父权力量的非人性,及其对人的异化。出于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主人公由此失去了人的地位,丢掉了工作,丧失了养家活口的能力。家庭和社会于是相继取消了对格里高尔的温情和耐心。公司抛弃了他。全家人开始厌恶他嫌弃他憎恨他。父亲甚至用苹果把他打成了重伤。苹果陷进脊背,在伤口里腐烂变质,成为后来他致死的原因。一次,格里高尔爬出自己的房间,想听妹妹拉琴,结果房客发现了他,起而退租。至此,全家为彻底处置他下定了决心。又病又饿羞愧难当对人生完全绝望的格里高尔,当晚在孤独和痛苦中默默地离开了人世全家如释重负,动手大扫除,重新开始生活。
人变甲虫,表面上看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如果从物质现实的压力使人失去了做人的感觉,在心理上早已异化为只有利用价值的工具来考虑,那么应当承认,格里高尔变形为甲虫符合现实生活的异化逻辑。在艺术上,我们习惯于把这种描写叫做离形得似,即通过对表现对象做有意识的变形处理,以传达其内在神韵。这恰是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不满于穷形尽相的外部描绘,转而直接表现情绪和感受,为此运用扭曲、变形夸张、荒诞等手法,突出内心体验、心理过程和激情力量,追求强烈的效果。由于强调激情、体验和思考,人物形象往往被有意扭曲或抽象化,成为某种共性符号或情感象征,不仅缺乏个性特征,甚至连姓名也没有。情节境遇为了适应表现的需要,往往出自人为构想,虽怪诞突兀却发人深省。戏剧舞台常以内心活动和长篇对话取代个性化动作,以至独白、喊叫成为激情表达的特殊方式,并大量采用梦境、幻觉、潜台词、灯光、面具、音乐、布景等手段来渲染效果,影响到后起的荒诞派戏剧。
——世界文学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