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800字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800字

从特别小就特别喜欢看中国古代史,杂七杂八的书看到现在。最开始看小人书,然后看通史、看断代史,再看感兴趣的细节。
我一直认为历史是有意思的,不过绝对不是教科书上让背的那种条条框框和各种意义。还好我在接触教科书之前看了更快乐的充满故事性的历史,从始至终也就没有了对历史枯燥性的体味和反感。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小人书,每本都很有意思,全都在叙述正史却又全都是故事。我一直认为,在没有兴趣之前,先不要提历史带给我们的启发以及哲理,就专注于有意思的故事最好。所以那时候了解了不少史实。后来能看字儿的书之后,就会本能的找来一些历史相关的书验证之前看的是不是真的,想知道深层次的原因和这么做背后的深意到底是什么。我们国家是个历史记载从未断档的国家,所以才留给我们这么多可以参考借鉴的古代文化历史,这么多能在史书上出现的人肯定干的都是惊天动地的事儿,不看多可惜呢。
说回到这本书。其实对写历史的书都没有恶感,而且这书也是尽最大努力用通俗的语言讲历史,只是为了提起大家的兴趣,但我觉得未免过于降低历史的身份了。先不说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都画成一副猥琐相,让人看着就不齿;单说里边出现的小错误就比比皆是。比如说在鸿门宴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堂堂的贵族,项羽的堂弟,竟然被省略成服务员…我并不反对跨时代的夸张讲解,比如说萧何开着车去追韩信什么的,这种一看就是戏谑的口吻。可是对于会混淆年代感的东西还是谨慎为好,比如说萧何在抓阄后把剩下的纸条吃掉。如果没有一定历史常识的人估计会以为这是真实的小故事,但其实纸是在西汉末年才出现的,由东汉蔡伦改进后才广泛应用。这种例子在本书中还不止一处出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记得看过一句话,说你现在的气质里,包含着你看过的书。我很喜欢以各种方式弘扬中华文化的书和人,但这本真的稍稍有点格调低了。从不认为书卷气是种不可或缺的东西,但聊胜于无。看这类的书或许只能增加一些人的浮躁罢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