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读后感_1800字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读后感1800字

本部分作者采取正史与野史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刘伯温传奇一生这条主线,穿插大量的史料佐证,淋漓的展示了传奇人物传奇故事,活生生再现了帝王与帝王师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刻诠释了伴君如伴虎、患难易富贵难的亘古真理。

很早以前,我对刘伯温的知晓,来自书中的烧饼歌,传言刘伯温早就预测到明朝以后五百年的历史走向,甚至说都预测到一代伟人毛主席,说的传呼其神,我听的也津津有味,当时以为是博人眼球,杜撰而已。现今看来,奇人就是奇人,其一,历史上确有刘伯温这个人。其二,刘伯温精通求学,善于占卜算卦,推算未来,在中国,这叫掐指能算,在西方,这叫先知先觉。其三,书中的刘伯温有血有肉,有起有落,不是那种嘴里冒着仙气,阴阳怪气,喃喃呓语,神神叨叨,也不是那种妖魔化的人物,腾云驾雾,穿越时空,神龙见首不见尾。

把刘伯温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就等于变抽象为现实,诸葛亮的故事史书中俯拾皆是,他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什么羽扇纶巾,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等等,不胜枚举,给我的印象从没有虚无缥缈,就觉得诸葛亮是为了不起的帝王军师,这可能与小时候教科书中灌输的首因效应有关,可见,儿时的认知、接受的事物会在以后的思想中埋下种子。相反,刘伯温在我学的教科书中没有提及,甚至关于他的影视剧都很少,无形中印象就没有诸葛亮那么深,不可避免的导致历史上是否存在刘伯温这个人的怀疑。

历史从不以个人的喜好、认知程度来改变其有无,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刘伯温生于元末明处,腐朽当道,群雄割竿而起,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特定的历史生态成就了刘伯温成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预言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军师。

刘伯温这部分在本书中占的篇幅比较长,有些内容与朱元璋像雷同,毕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也有参考《明朝那些事儿》的痕迹,但没有影响我看下去的情致,史书中展现一个主人公,说来说去就那些事,难免不会出现相似的表达或者雷同之处,这都可以理解。

刘伯温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岁以前为第一个阶段,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读书求学,大学毕业,不过刘伯温肯定跟我们的起点不一样,他从小就聪慧异常,过目不忘,我们在玩泥巴,甩陀螺,打游戏,刘伯温也在读四书五经,我们还在为写作文逃课,费劲巴拉的,刘伯温则是出口成章,远近闻名了。

20岁到50岁为第二阶段,刘伯温28岁考上进士,入元朝做官,一心想挽元之将倾大厦,但事与愿违,不得已辞职,三次回到老家青田,报国无门,立功无望,于是心灰意冷之下著书立言,为以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世事,、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说,人要顺应时事,不要強作为之,即使取得一时的春风得意,不见得就是功成名就,太阳对你笑了。

50岁至65岁是第三阶段,也是书中的重点,都说将遇良才,久旱逢甘霖,千里马还需要有伯乐,是金子总有发光的那一天,朱元璋的出现成就了刘伯温,刘伯温也把朱元璋推向了帝王的宝座,相继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刘福通、方国珍各路义军,一举拿下了苟延残喘的元王朝。朱元璋始终扮演着阴险狡诈、玩弄权术的功利角色,相反刘伯温则是扮演着心如明镜、见招拆招的智者,作者要刻画一个人的高大形象,必须找一个猥琐卑鄙的反面典型来反衬,朱元璋就是最好人选。明朝成立之后,朱刘二人则是你来我往,关系已非寻常,朱元璋是一个不容比他强的人存在,这也是历代帝王的共同心理,朱元璋将53位开国功勋中的51位杀戮将尽可见一斑,刘伯温能够生存下来,没有一番智慧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咄咄逼人,他就退避三舍,朱元璋攻势凌厉,他就以柔克之,始终处于帝王与王师之间你推我挡的焦灼状态,直到刘伯温生命之烛燃尽的那一刻。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刘伯温如何才学出众,闻名于世,也不是追随旧主,力挽元朝,更不是弃暗投明,辅佐明主,恰恰却是刘伯温的未卜先知。因为历史不会以个人的能量大小改变发展轨迹,也不是英雄创造历史,历史的发展伟源植根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已经是历史发展的真理。刘伯温能被人民群众所仰慕,也包括作者把他列为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之一,关键的关键就是他的身上充满了神秘色彩,充满了时下我们竭力寻求又寻求不到的那种对当下、对未来先知先觉,未知的东西始终在拨弄着我们自以为安定的神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