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经典译林)》读后感900字
我对日本小说怀有兴趣也算是很久了,不过这种兴趣一直停留在关注人家的情情爱爱之中的一种比较狭隘的喜欢之中,所以所以我来看《菊与刀》,也是希望能给我的阅读水平提了一个台阶。
不管是书还是电影,一涉及到“社会学”这三个字,它就属于一个我这个理科生很难弄明白的范畴,从我唯二读过的两本社会学书籍,也就是从《乡土中国》到《菊与刀》,写的是两个国家的不同文化,但是看内容会觉得生活在这两种文化中的人,是属于他大叔和他二舅这种没有什么血缘捆绑,但是又分不开的的亲戚关系。
《菊与刀》这本书在中国火了这么多年,也可能因为书里写的这些东西,和我们身处的社会很像,比如封建社会我国的皇权,但是由于皇帝有一个具体的人,就容易改朝换代,到了日本天皇就仅仅是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神,每个人都能凭自己的想象去解释天皇。
本来这相似的地方有不少好玩的事儿能讲,但是书里写的这个社会已经是1946年之前的事儿了,我再拿他说事儿的时候总有点心虚:这时代变得这么快,日本毕竟也早已不是从前的日本啦。
所以说到这我这的窝火也就有三分,因为日本国的文化对他们的子民多么的残忍刻薄,一来那是人家的事,二来那又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了,我再怎么操心也不至于管这么多。
比较闹心的是,这种书的评论区和头条微博的评论区竟然有那么点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的网络世界都喜欢打口水战,总之不管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只要他说的言辞刻薄语言犀利,就先反对他一番试试水。
也是偏偏就有像我这样不怕事儿大的人喜欢看热闹,直到这辩论从明治维新聊变成你无情你冷酷,你不配和我谈,你的书都白读了。
而我从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觉得确实《乡土中国》和《菊与刀》中描写的某些文化,正逐渐幻化成人形,不远不近的看着这世界,人性啊,毕竟变得不快。
最后记一下,这本书看完了之后,由于有很多地方理解的不是很清楚,请冷面书生给我推荐了两本可以做补充阅读的东西,在这里也记录下来顺便推荐一下。
1.樱丸雪《日本维新六十年》
2.佐佐木克、孙晓宁《从幕末到明治:1853-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