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相遇》读后感_1000字

《相遇》读后感1000字

格非文字偏古典,精雕细琢的字骨穿着一层朦胧蜃气。起初我觉得这本书应该类似于白先勇的《台北人》那样,是几个小短篇的集结成册,描写一个大时代的几则小故事。都完却发现,完全不是。

格非对于八零后的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在书城看到了他的《江南三部曲》才想起了解一下他的个人情况,据说被称为是先锋作家,出于好奇没有先看他的代表作《江南三部曲》而是读了这本《相遇》。他写景是一大特色,而很多景色描写并非无的放矢,它们预示着彼时彼刻书中人的内心情感向度与外景并无二致。格非短篇的精炼,是不写闲话,大体每句话都有它的用处。看到有人说,这本书可以和《可不起的盖茨比》相比,因为句句是编织,没有一句废话,层层是铺垫,没有一点赘述。

可能是我的文学素养不够,或者我还是书读的少了,所以几篇文章会读的比较晦涩比较吃力。比如《褐色鸟群》《青黄》《迷舟》这几篇,我当初是每看一篇都要搜一下百度,因为很难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拿《褐色鸟群》说,里面多处前后矛盾的情节,有故意为之的漏洞百出,而作者并不参与解迷,到最后仿佛一切却又能圆起来。然后读者就容易掉进格非的叙述圈套中,走不出来。故事时间和人物都有点颠三倒四的,又似乎大家都得了失忆症一般的胡言乱语,我可以理解成这是格非的一种风格吗?就像毕加索的画,初看觉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等真的略懂了,又觉得深刻觉得神秘,不禁侧目微笑了。

百度百科介绍格非,说同为先锋作家的余华和苏童,在先锋热潮散去后,余华和苏童都找到了各种擅长的领域,有非常个人化的意蕴空间,熟稔的一套叙事手法,不得不说,在文学这条道路上,他们比格非走的更远。这一点我不确定,余华的《活着》,苏童的《妻妾成群》也是我今年才认真读完的,确实精彩。《相遇》有点抽象有点穿越,作为文学小白,读着略有点难。绽放的天赋,被挥霍的天赋,被埋没的天赋,都不算浪费。所以即使没啥文学上的天赋,依然死磕着去书堆里翻找惊喜。读短篇小说,有时候就是一个海边捡贝壳的体验,一本书中的几篇,有一两篇打动我们,让我们拍案叫绝就足够了,不必贪心。散落在地上的珍珠仍是珍珠;串得再漂亮的鱼蛋,也还只是一串鱼蛋。

读书是养心的智慧,这本《相遇》我给满分,格非的作品是我有幸捡到的珍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