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300字
- 很实用!熟读!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来自于马歇尔在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或工作坊中回答参与者问题的过程,所以显得更加贴近我们身边的情况,帮助我们可以在熟悉的场景下去思考非暴力沟通如何落地。
-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首次明确提出非暴力沟通的概念,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思维和生活方式,它能促进我们与自己、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最终实现顺畅的沟通。
- 暴力沟通的有无取决于三个方面:
1、思考方式。是消极或积极、是片面或全面、是同理或自私等。
2、沟通方式。是观察或评价、是欣赏或批评、是双向或单向、是倾听并表示理解或以巨人的姿态晓以且情动以理。
3、语言类型。是语言匮乏词不达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等。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观察(I/You see):看到、听到、非个人评价。“当我看见、听见”。
2、感受(I/You feel):情感、感觉、非想法。“我感觉”。
3、需要(I/You want):需要、重视、非偏好和具体行动。“因为我需要、重视”。4、请求(Would you):及时的、具体的、积极的行动非非模糊的、消极的行动、非命令。
- 最后附上:
1、当我们要惩罚别人的时候,不妨问问“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就会发现惩罚其实是很难实现我们的目的的。
2、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
3、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的经验,我们是借助这样的经验尝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处境,它不必然有用,但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可以据此发展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4、希望他人因为内疚而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
5、某种思想和方法在我们这里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我们相信它。
6、要想请求得到积极的回应,请告诉对方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而非对他有什么好处。
7、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8、对话中,听到评判、强迫和拒绝说明你在解读,分析评判在先,关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才能增进理解。
9、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的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他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10、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我相信,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
11、爱自己的表现,当遇到自己有情绪时,先问问自己:此刻有什么需要没得到满足?然后再问问自己:做什么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12、观察现实和觉察感受是真正智慧的表现。
13、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时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