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读后感700字
这个世界不是他的世界,这样的生活不是他的人生。
荒凉冰冷的人间,怪诞离奇的一家子。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就犹如那场冲走棺木的大雨,和烧毁仓谷的大火,只能呆呆地站在旁边观看,无可奈何。
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谁也不是百分之百疯狂,谁也不是百分之百地正常,得看大多数人怎么说,就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究竟如何,要看大多数人对他的看法如何。
福克纳先生没有用笔去塑造人物,而是跟着人物记下他们的所思所想,如此伟大而有趣的写法,犹如浩瀚无垠的苦海,作者告诉读者的是事实,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问题想必上帝也困惑,何况人呢?
个体的思维方式以及各种行为,有时候真的难以去理解。十多岁的女孩子,未婚先孕,无人关怀,走进邪恶之人的圈套,门外等候的是痴傻的弟弟,一字一句叨念着被送进疯人院的哥哥。母亲尸骨未寒,父亲镶牙寻新欢,而弥留之际的“我”,虽生犹死,虽死犹生。这一切,到底是新的开始,还是重导覆辙?残缺的父母由于失去爱的能力,养育的孩子像是散落天涯的断了翼的孤鸟,绝望而无助的飞着。苍茫大地,何处是归途?
虽然有喧哗与骚动作为开路先锋,我弥留之际读起来依然吃力,但痛并快乐着。文学来源于生活,也如同生活一样苦难深重,虽然前路迷茫坎坷,因为未知和挑战,依然使我们乐此不疲,努力探索。
福克纳先生是一座山。匍匐山脚时,洪流滚滚,巨石横行。爬上去了,冬雨绵长,苍茫的暮色深处弥漫着忍冬花香味。回头看意识流萦绕的来路,逐渐清晰明了。可能只领悟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于我,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