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永不眠: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金融逻辑》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是一位女性写的,整本书中所体现出的英雄气概让我过目不忘,真是读到甘草的滋补了。本书虽说金融类别的,读起来不太绕脑;作者使用的很多专业概念也都进行了详尽解释并举例子说明,侠道风格十分抢眼!
谁说金融不需要武侠精神呢?今天读到这样把金融、历史、人生感悟交织的作品,我觉得耳目一新,也觉得充满期待。武侠精神除了身手不凡、打抱不平,还有精进。
以下是部分“精进”解读:
l 金融学最基本的原则是:回报和风险从来都是唇齿相依。
解读:危机并存。富贵险中求也就不无道理了。但作为大众,要想能在金融世界中求得一份富贵,那就千万别仅仅把钱交给交易员,自己应该理清概念,判识风险,多关注政策方向并向前辈请教。
l 改革的步子却一直被对“高速增长”的迷恋所桎梏。
解读:中国当前的政策倾向,从目前的落地情况看似乎是总结了多数发达国家之前犯错的案例加以避错的举措,尤其是对科技的投入让社会环境和人们齐步并进。
l 单九良如此迅速“凤凰涅槃”,不能不令人感叹,在我们这个市场上,有时候“信用”和“节操”一样,会碎一地,不值钱。
解读:作者暗喻了一种让明白人很是痛恨却极为无奈的现象。只眼开只眼闭助阵了坏名声和恶势力,似乎这种作风在某些“关键时刻”是能被原谅的。
l 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苏联并无二致,主要靠的是要素投入(如密集劳动、高储蓄、高投资等)增加,而不是科技进步。因为要素投入总是有限度的,而且边际产出递减,克鲁格曼认为这种“奇迹”难以持续,做出了“亚洲无奇迹”的大胆论断。
解读:美国经济学家们在面对亚洲和中国经济预测又有多少次命中率稍高的?就连他们本国的预测也极少说中的,在国内失去言语权威了就跑来亚洲大放厥词博眼球,是谓伪。
l 执政党领导层明白自己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未知数,因此不轻易划定界限,而愿意将一切放在实践的检验中。这分寸把握间透露的政治智慧,的确是中国世俗理性传统的一次生动诠释。
l 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金融模式能把有限资本投向国家扶持的产业部门,起到引导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复杂程度加深,这种金融模式的后遗症越来越明显,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l 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就业率和稳定是政府追求的目标函数,受惠于政府扶持政策的企业因此“投桃报李”,再加上较强的韩国工会力量,形成事实上的终身雇佣制度,而缺乏流动性的劳动力市场最终伤害到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