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西走廊》读后感2100字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东西长约12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不等。南有祁连山陪伴,北有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护卫。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故称河西走廊,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汉、魏、盛唐之际,自今西安前往河西走廊,有南北两道,南道自临洮分为两路,共同构成丝绸之路东段南路、东段中路、东段北路。南道自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武功、凤翔溯千河北上,走千阳、陇县,在陇县固关镇的固关(大震关)翻越陇山沿关陇古道经张家川、清水到天水,沿渭河河谷西进,经甘谷、武山、陇西、渭源到临洮。在临洮分南北两路,南路从临洮到临夏后,在永靖县炳灵寺附近的临津关(积石关、安乡关)渡过黄河,经西宁向西北走大通,翻越达坂山,过青石口、俄博,然后穿过祁连山的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达到张掖。北路自临洮北经阿干河谷到兰州,在河口镇向西北方向沿庄浪河到天祝藏族自治区,翻越乌鞘岭至古浪县,直通武威市。北道自西安出发,向西北方向经礼泉、乾县到彬县后沿泾河河谷前进,过长武、泾川、平凉到泾源县,沿着六盘山北上到固原后继续北行至苋麻河,沿苋麻河向西北方向到海原,过西安镇、干盐池,抵黄河东岸的靖远,渡过黄河至景泰,再由景泰直抵武威。
安史之乱以后,吐蕃从青海北上,逐步占领了秦(天水)、兰(兰州)、原(固原)、会(会宁、靖远)各州,南北两道阻塞。唐末、五代直至宋朝初年,北道不再经过固原,而是从西安北上彬县、长武后,直接向北经庆阳、环县至灵武,从青铜峡渡过黄河,过中卫到武威,或者经银川向西翻越贺兰山,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到达武威或酒泉。元、明、清,原有北道路线改为从西安出发,过平凉至泾源县瓦亭后,直接向西翻越六盘山,经隆德、会宁、定西到达兰州,由兰州通往河西走廊。而在南北朝乱世,由南朝进入河西走廊,则从成都沿河南道到伏俟城,向西经柴达木的德令哈、大柴旦、小柴旦,北出当金山口,到达敦煌。北宋、西夏、辽对峙时期,河西走廊被西夏占领,要前往西域从开封西行,经洛阳至西安;沿渭水西行出陇县固关到达天水,西行经临夏到达西宁,西行沿旧吐谷浑道至西域各国。
沿祁连山自东南向西北,乌鞘岭、扁都口、当金山口构成交通要道,分别通往武威、张掖、敦煌。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则分别养育了武威绿洲、张掖酒泉绿洲、敦煌绿洲。
石羊河流域(谷水)发源于祁连山东段,冷龙岭-乌鞘岭-毛毛山一线为分水岭,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八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西大河自成流域外,其他六条河流在武威境内汇总成石羊河,一路向北至民勤县过红崖山水库注入青土湖(猪野泽、休屠泽、白亭海),成为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分割线。
黑河流域(弱水)发源于祁连山中段,分东西两支:东支为黑河,西支为北大河。黑河上游分东西两岔,东岔八宝河自东向西,西岔野牛沟自西向东,在祁连县黄藏寺汇合后向北经鹰落峡至张掖,经临泽、高台穿过正义峡进入阿拉善,一路向北注入居延海(居延泽)。西支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讨赖河,上游水系在朱龙庙汇合后向北出祁连山,流经峪关市、进入酒泉,在高台县汇入黑河。
疏勒河流域(端水)发源于祁连山西段托来南山和疏勒南山之间,西北流经高山草地汇总水源后,向北穿越大雪山与托来南山间之间峡谷,过昌马盆地到达玉门,一路向西经过瓜州流向敦煌北,党河由南注入,在古代疏勒河最远曾流入罗布泊。党河作为疏勒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祁连山西段的党河南山,流经野马山与党项南山间的无人区,过肃北县后冲向库姆塔格沙漠,在沙枣园折身向东北而去,与敦煌相遇。
汉武帝时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自东向西依次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县,在敦煌西侧南设阳关、北设玉门关,为通往西域的关口。
武威,取彰显武功军威之意。古时从兰州向北过乌鞘岭、古浪县,从靖远县渡过黄河经景泰,从宁夏青铜峡渡过黄河经中卫市沿腾格里沙漠南缘过景泰,均可到达武威。从武威沿石羊河向北经民勤县可到达休屠泽。从武威一路西行至永昌、金昌,继续西行至山丹县,其北有龙首山,南有焉支山。山丹县是张掖的东大门,这里拥有着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得名,处于黑河流域的核心地段。向北沿黑河至居延泽通向蒙古高原,向南过扁都口通往青藏高原,东西连接武威和酒泉,连接着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中原政权占领张掖后,便可切断蒙古游牧民族和青藏羌族之间的联系。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采用大纵深迂回战术,从北地郡出发经宁夏绕道至居延泽,向南直至酒泉、张掖,从背后攻打浑邪王、休屠王部。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南方为祁连山,北方为马鬃山,东连张掖,西通嘉峪关、过黑山至玉门、瓜州市,进而通往敦煌。
敦煌,取盛大辉煌之意,处于库姆塔格沙漠的东缘,南枕雄奇壮丽的祁连山,北靠嶙峋蜿蜒的马鬃山。明代的《沙洲卫志》载:“敦煌雪山为城,青海为地,鸣沙为环,党河为带;前阳关后玉门,控伊西而制漠北,全陕之咽喉,极边之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