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读后感700字
四颗星吧,小说的开始代入感很强,结尾有点戛然而止。《密林中》在我看来有点像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想起高中语文老师讲过白居易的一个观点: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要想读懂《密林中》首先得了解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第一次知道周嘉宁是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在周嘉宁那个年代,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了一批星光熠熠的作家,同时期的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可以说郭敬明是世俗意义上最成功的一个。郭敬明韩寒已经不再写作,转型扮演商人、制片人、导演等角色。而周嘉宁依然坚持写作,无数次的自我怀疑和崩溃的边缘,没有组建家庭,一个上海土著甚至可以说过着清贫的日子。但是我非常理解她啊,这种感觉就是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啊,可以想很多事情,没有倾诉的欲望,想做的事情一个人可以不计后果地去做,任何人都不要束缚我,更加容忍不了别人进来我的领域。从这个层面来讲,文艺青年也是一个自私的存在。文艺青年绝不是读《阿弥陀佛么么哒》的鸡汤青年,文艺青年的精神领域是极度决绝的、自私的、极端的,所以从某种层面来讲,就是要注孤生的。说回新概念作文大赛,其实很多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年借助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个平台只是为了拿到直通名牌大学的面试机会,就像奥林匹克竞赛一样。许多人在大学选择了计算机、金融、法学,几乎没有人选择纯粹的文学。文学其实是三教九流的混杂地,所以作者才给这部长篇小说起名《密林中》。人生更像是漫游在大海里的哥伦布,甚至不抱有遇见一块大陆的希望。只有抛却失望的人,才能继续穿行在黑漆漆的密林中。永远不要问这样做有意义吗?因为存在即是合理,而我们都穿行在自己人生的密林中。周嘉宁有周嘉宁的密林,我们有我们的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