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_2600字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2600字

你若寻我,我在人情最浓处

文/徐海江

小钟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温润、腼腆、笑起来有酒窝的、神秘的男子。相信喜欢民谣的朋友,对钟立风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


有次练《张三的歌》,总是找不到感觉。上网找别人的弹唱视频,就看到了钟立风在麻雀瓦舍的弹唱版本。应该是前面已经唱了好多首,而观众还是不让他下台吧!看他头上冒了很多汗,嘴里不停地说,啊!最后一首、最后一首了...... 然后,还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猛吞一口,就抱着手里的吉他弹唱起来。全程都是扫弦,旁边配一个主音吉他手、一个手风琴手,和一个打击乐手。很简单的配置,他却唱的那么潇洒自如,好像真的就去到了遥远的远方了!


一般越是听起来觉得简单的歌,要唱好就越是不容易。我看了这个视频后,反而越是没感觉了。我根本达不到他那种投入其中而忘我的境界,索性就放下了吉他,专门找他在麻雀瓦舍的演出视频来看。我发现看他的歌名,就好像很有故事的样子。比如:《像艳遇一样忧伤》、《武汉这些天一直在下雨》、《不要留我陪你过夜》、《有一个你知道的人来了又走了》、《那个晚上我把灯光调的比较暗》等。你看,多有故事啊!


后来,看他在《一席》上的演讲。他说,从小生活在农村、在乡下,除了自己村庄的人以外,基本上见不到陌生的人,只有那种挑着货架的卖货郎才是陌生的。每当有货郎先生进了村子,小孩们总是会尾随追赶着。那些小孩绝大多数都是冲着吃的、和玩具去的,而他是冲着人家的故事去的。他觉得货郎先生走南闯北,哪怕不开口,从他那风尘仆仆的样子就知道沿途有很多故事在发生。有时说着说着,他们还会唱上几句歌谣。这应该是给他的音乐启蒙了吧!


所以,他非常向往走出去,走出去了,就有故事发生了,他喜欢走在路上的感觉。包括去北京做音乐,无不是受到小时候这段经历的影响。他把自己在路上发生的故事写进歌里,也写进了书里。他从此处走到别处,把歌唱给在路上的朋友们听,把故事写进书里给大家看。


每个歌手有每个歌手的特点,但民谣似乎都总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可如果细听,这忧伤又各有不同。周云蓬的歌充斥着人文方面的忧伤,比如《中国娃娃》。(别找了,早就被禁了)而万晓利的歌有种对人被物质化后而绝望的忧伤、比如《流氓》。宋东明的歌里我又听到了一股戏虐人间般的忧伤,比如《一个理想主义的独白》。只有钟立风的忧伤是真正来自心底的、孤独的忧伤。他的歌不写时事政治、不写社会丑态、也不写人间疾苦,他只关注着他自己的内心,以及在路上的人们之间所发生过的故事。


有人问他,怎么他的歌里、文字中鲜有抗争、不满和愤怒的情绪?难道生活于你果真全都是美好?他说,当然不是的,我心里同样怀有与你相同的情绪,只是我记得,有谁说过,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双重性:即堕落,又进步,而且和所有人性的东西一样,在它开始之际就蕴含了其终结的种子。每想到这儿,我不免平静且坦然。

这本《在悲喜交集处》里,讲和他一起在酒吧唱歌的歌手,讲他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并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他觉得此刻的你,才是真实的你。所以,在他的故事里,对人物和故事的描写是非常灵动的。他似乎不太注重人物的内心,而是喜欢去写一个人在当下时刻根据所处的环境所呈现的一种状态。一个故事的开头,他会去非常细致地进行描写,等故事铺展开来后。读者以为接下来就是高潮了,可他却只用一句漂亮的句子就做了结尾,让人意犹未尽,还有点莫名其妙。但如果仔细去想的话,原来这样才高明。作者是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后面发生的故事。而想象力是永无止境的,在人们各自不同的想象里,他的故事有了无限可能的结局。


一个民谣歌手绝对是半个诗人,他们在自己的歌词里用诗意的文字去讲述着,一个接一个的、有着各自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很喜欢他的一首叫《在路旁》的歌,因为好听、因为里面有故事!但是,他的歌里,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那首《像艳遇一样忧伤》。很奇怪,艳遇怎么会是忧伤的呢?


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有这样的疑惑。于是,他在他的书里就进行了解释。


他说,艳遇当然是忧伤的。艳遇并非仅仅是指男女之间的相遇及纷纷情事,但凡你遇到美好的人和事物皆属艳遇。然而,你又发现,越是美好的事物消逝得总是越快。甚至可以说:发现美和破坏美基本是同一时刻产生的!这不免叫人忧伤。可是事后你又发现,这些美好的人、物和事,实际上并没有消逝。而是以另一种美好的方式存在,似乎有了另一种命运。

我很喜欢这个解释,他将一个艳字进行了拆分,范围扩大了。而路上遇到的一切,就变得丰富起来、多姿多彩起来。可即使仅仅将艳遇想成了是男女之事,也是可以解释的通的。拉丁谚语里说:“交配之后一切动物都忧愁。”释放过后的空虚,是忧伤的,激情退却后的落寞,是忧伤的,等待下次的释放和激情的过程,同样也是忧伤的。叔本华说:幸福是痛苦的逐渐消失。所以,忧伤其实应该是人生的底色,只有底色是忧伤的,那么在其上面添加的每一个简单的笔画,都将会是喜悦!


他在书里说,他喜欢时刻处在走在路上的感觉。可他去的地方却多半都是一些人迹寂寞、平淡无奇的寻常街巷和破落的庙宇。他在这些地方感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我的存在,他在这些地方也积蓄力量,以便于下次到更远的地方去远行。


他也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前苏联时期的塔可夫斯基的老电影。他也看很多的书,喜欢博尔赫斯、喜欢伍尔夫、喜欢加西亚·马尔克斯、喜欢卡夫卡、喜欢木心、喜欢李叔同。从书里他对那些作家的名言名句信手拈来的样子,我感觉到他应该是个记性很好的人。而在我的潜意识里,我觉得记性好的人都是心性敏感的人,是谦虚的人,是将自己的身份放的很低的人。因为,他怕下次再见你时会因忘记了你是谁而生出不必要的尴尬。对所有一切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都记忆犹新的人,是在乎这一切的人。不在乎,才会渐渐地忘记,不是吗?所以,当多年以后在路上,若是遇到了一个你们彼此还记得的人,一定要好好拉住他(她),讲讲你们的过去。因为,你们都是彼此曾经在乎、以后也会在乎的人。否则,就不会还记得彼此。


木心说: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可见人生是没有绝对的事情的,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在悲喜交集的那个交集处,悲和喜都只不过是一个转身而已。悲和喜从来就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交集的。这本《在悲喜交集处》的书名就来源于此。


而钟立风又对这句话做了一个改动,他说:你若寻我,我在人情最浓处!有点你要是想找我,就去人群里找的意味。仿佛你在人群里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而每一个人又都不是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