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岁月(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800字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太引人入胜了!奥威尔对于当地的环境和人文描写入木三分、不仅让读者在精神上穿越到了那个殖民时代时期的缅甸;甚至从五感上仿佛也实际走了一遭:嗅觉里传来的是热带花丛过于浓郁的香气、集市上熙熙攘攘各色人种的体味;皮肤似乎能感到蒸腾的暑气和空气的潮湿闷蒸;耳朵里回荡的是打猎、叛乱时的枪声、牲畜的叫喊、纷纷杂杂的各种语言。
在情感刻画上,尤其女主的到来带给男主人公精神上的升华,以及二人初遇的美好,几乎让人要一同喜极而泣了…当过山车一般的结局到来时,不由得让人苦笑于奥威尔的严苛和无情…但仔细一想,这条路却如同古希腊戏剧那般命定和客观,读者被迫上了一堂直面生死之课。奥威尔哪怕在小说里都不留给自我一丝余地,唯有彻底的反思,方能得到救赎吧…
男主角对于人生正确道路的求索、对社会真理的追求还让人想到毛姆《刀锋》里的男主,但这本却更加现实和犀利,亦多了对殖民主义、专制主义的批判,以前一直不理解奥威尔对于专制主义的犀利解读和判断究竟根植于那片思想的土壤?看完这本以后得以解惑。
特别注意的是,对人性挣扎的描写和许多讽刺反省之语定是出自作者本人当殖民警察的经历,这些箴言对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严师之训,值得铭记于心。譬如“内心深处明知道自己有可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却还是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这丢脸、可怕的依赖中,荒废生命、腐败堕落,这些也许都是自己的过错”“…印度人是不是让人欺负、剥削,你真的在乎吗?你在乎只是因为你言论自由的权利被剥夺了”。尤其这一句,道尽了人性的虚伪,哪怕是打着正义高尚的旗号,有时出发点却仍旧是如此自私。
没给五星是因为译文,某些对话里的翻译腔的确让人几乎要笑场了…但译者面对写作当时如此复杂的文化环境和地方性语言,可以说也算是尽力了…但仍旧觉得有必要找原文来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