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南明史(下)》读后感_1400字

《南明史(下)》读后感1400字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后,留下最后的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于煤山自缢死社稷。明朝自洪武帝开国以来凡277年,自此灭亡。
1664年8月4日,清军十万大军合围茅麓山近半年后,茅麓山寨内弹尽粮绝,李来亨妥善安排了老母的生路,与妻、子等全家人扑向熊熊烈火,壮烈牺牲。
茅麓山战役后,除东南沿海郑成功部,大陆延续了20年的抗清烽火基本结束。
崇祯景山自缢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想必看完《明朝那些事》之后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吧。
如此,去看看顾诚的《南明史》吧。
顾诚老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师,曾被誉为“读书人的骄傲和天真”、“文章不写一句空”。 顾诚老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史方法和治史精神,在查证了浩瀚的历史材料后,为大家讲述了20年明末抗清历史,专业而又不失文采。
如果《明朝那些事》讲的是一代帝国由胜及衰,看得人欲罢不能的话,
那么《南明史》无疑是一部只有悲痛的历史,看得人无可奈何。
本书从一开始就显得尤为特别。被誉为明末农民起义军英雄的流寇李自成,入驻北京后又迅速被清军击溃,传统史学观点认为是农民军失去了其阶级本色,贪污腐败失去民心所致,在顾诚看来,实则不然,而恰恰是因为农民军保持阶级本色,不与京城投降的王公贵族妥协,大肆捕杀前朝遗臣,没有获得前朝文臣集团支持,直接导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满清,加速大顺政权瓦解。
北京沦陷后,留都南京又发生了什么?
江北四镇军阀拥兵自重,武昌左良玉虎视眈眈,在崇祯死后,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南明又将何去何从?
而史可法,是的,正是这个传统学界认为的南明肱股之臣,顾诚认为,因其个人优柔寡断,让马世英和阮大铖钻了空子,葬送了大好的策立之功,直接导致后来弘光政权覆灭。
有道德的未必是能臣,奸臣未必没有气节,而曾被誉为民族英雄的未必就没有私心,
前者如史可法,中如马世英,后者如郑成功。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又远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单纯。东林党好,阉党坏?
或许对于东林党的记忆还停在“风声雨声读书声书书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对于复社文人则还在《桃花扇》侯方域与李香君国破家亡的爱情里。
《南明史》读到后来,总不禁要放下来缓一缓,历史给了南明很多机会,后金不过20万人的渔猎民族,可是你眼睁睁看着一片大好局面一步一步沦丧,却又无能为力。
大厦之将倾,历史的潮流谁也阻止不了。张煌言不行,李定国不行,鲁王不行,郑成功也不行。作者极尽笔墨书写明末抗清志士的反抗运动,甚至不惜做事后诸葛亮之评论,却依然显得螳臂当车。
而相比对于士绅们多多少少的微词,顾诚对农民起义军抗清力量则是更多的赞赏。相比于正规军各怀私心,错误战机,误人误国,这些并未食君之禄的粗野之人似显得更为可敬,顾诚说,“纵观南明长达二十年的曲折历程,不能不承认原来的大顺军和大西军始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挡不住的历史潮流,20年的抗清运动,在茅麓山战役后彻底结束,
如作者所痛,他将清王朝的建立看作是破坏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进步、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的一个事件,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后的、人数不多却又十分骠悍的满族的上层人士同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地主勾结在一起,窃取农民大起义胜利果实的产物。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推荐一本严肃的历史读物,走进南明最后的20年,深度了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最后的谢幕演出。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
2016年4月23日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