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谷园讲通鉴:这才是战国》读后感_900字

《谷园讲通鉴:这才是战国》读后感900字

著名的刻舟求剑的故事。有个人乘船过河,走到河中间时,不小心把佩剑掉进了河里。他就在掉剑的那个船帮处,刻下一个记印。然后,河到岸之后,他从那个刻记印的地方下河去捞剑。当然捞不上来呗。它要讲什么道理呢?《吕氏春秋》的原文是这样的: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吕氏春秋》

船已经向前开走了,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国家社会就好比那个船,治理国家社会的那套方法就好比那把剑,在特定的时间,两者是契合的,是管用的。可是国家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那套治理办法如果不跟着作出改变,也就过时了。还用老办法来治理国家,就脱节了,不管用了。

这就很务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改良思想。

另外,有一个词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毛泽东有篇文章就引用过这个说法,也是出自《吕氏春秋》,原话是这样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

流动的水即活水不会变臭,经常转来转去的门轴不会被虫子咬,这都是因为它们是动的。总是不运动精气就运转不畅,进而容易引起气郁。

这种以运动健身的观念,也挺现代。

整体上,《吕氏春秋》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强调要爱民,要行仁政,用兵要标举正义,要重视教育和人才,君主要虚心纳谏,等等。儒家的特点在于中庸,不走极端,看上去不是那么特色鲜明,不那么雷厉风行,好像不够来劲、太保守、见效慢,它追求的就是稳健。这跟商鞅法家的比较张扬激进的做派很不一样。

这种稳健的思想是贯彻在吕不韦的执政中的,所以他抓农业、抓国内的管理就比较多,强基固本。相对地,对外的军事扩张就略有放缓。不过也是年年打,其中颇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是,公元前249年,也就是秦庄襄王即位的第一年,吕不韦亲率大军灭了东周国,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49年)正式灭亡。

也有个说法,是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把西周国给灭了,那算是周朝灭亡的时间。

总之,秦代周,在吕不韦执政时,已经成为了事实。而《吕氏春秋》可以说是吕不韦为治理天下而做的一个提前的谋划。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