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1000字
读这本书我几乎没有任何的触动,也不能将之归类到我感兴趣的那一类别。这一刻我想我完了,不去探索、不去思考,跟随先驱者的言论奋战到底。
- 这样的我,还能算是有血有肉有头脑吗?
儿时会挑选自己爱玩的玩具,现在只会拿别人说好玩的玩具,深陷其中、乐此不疲。这样行尸走肉般的人是《1984》男主温斯顿最终的最惨结局,而现在却不是因为酷刑而是因为放纵的生活轻易达到了。
- 其实没什么不同,它以不同的方式找到了你的软肋,击碎了你的意志。
那么……如果真实的生活如小说般(一定是如此)分三六九等人群的话,这个时代的延伸,我想只会以思考者和被动思考者分为两类人。
不会写并且从未写过读后感的我,以日记般的流水账起了开头。但是关于这本书,我脑中还是杂乱无章的。
《1984》这本书中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高压集权下人们不敢有任何自我思想,目及之处都在党的视野和掌控之下,男主是其中不同的存在,他善于思考并真实的找到了党的漏洞。但在书的中后段我们真的以为他抓到了一直期盼的救命稻草时,他才实实在在的被拽入了深渊。这时,我们才完整的见到了这个党:无时无刻的盯着你、一心一意的掌控你、不所不用其极的排除异己……恶心、寒冷的情绪在这一刻蔓延。
书中的社会人群被分为三六九等、思想罪与思想警察的存在、人们的精神领袖老大哥、以性为丑陋……我不得不说,这些都在我们的社会中真实发生过,其中还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延伸到了现在。其实党的有些手段,每个年代都是一样的,它在不知不觉的掌控你的思想。那么如果不思考,你的生活就会如洪流一般一直被推着走。
文章的最后,我为什么标题叫“痛苦之下没有英雄”呢?因为这本书我最触动之处就在于男主女主虽然之前海誓山盟,但是还是在遭受迫害后招供并指控对方。温斯顿坚持的够久,一直不屈服的他你不能不承认他是英雄,但还是在被威胁放老鼠后粉碎了他的坚持。这个老鼠就代表他的软肋。每个人在真正的被拿捏了软肋后,都成不了英雄。也就是说,实话如果到了特定情况下都能成为假话,相反的,假话在特定的情况下也都能变成实话……
想了这么多后我突然顿悟,更严重的也许犯了不该犯的“思想罪”。但,刘胡兰等人是否真的存在呢?不招供是因为没抓到软肋,还是因为根本她它他们根本就是时代下营销出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