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900字
盖言世无真知大觉之大圣,而诸子各以小知小见为自是,都是自执一己之我见,故各以己得为必是。既一人以己为是,则天下人人皆非,竟无一人之真是者。大者则从儒墨两家相是非,下则诸子众口,各以己是而互相非,则终竟无一人可正齐之者。故物论之难齐也久矣,皆不自明之过也。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
“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
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宁。
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极醇无疵,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善哉!夫真人者,全至乐,达生理,以不材为材,无用为用,而不失真。真者道之本根,无者道之化境,由真以返于无,即无以窥其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古之真人,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
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
“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
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漆园抱道,素”和“朴
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
清净、弃智、虚心、无己。
随时,随意,随喜。
斯有感发,自题一首。
漁父
隱德藏輝、潛身湖海,
若俱隱者,豈而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