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人类》读后感900字
发现大刘的这个设想挺有意思,忍不住想多说两句
小说很短,思考却意味深长。
大刘脑洞大开,又抛出个假设,如果科技发展到相对极致,贫富差距会怎样变化?
我们知道教育是下层社会进入到上层社会的唯一手段。如果有一天人类发明了某种技术,可以将知识直接注入大脑,会怎么样?设想一下,这样一来,被注入的每个人都是移动的超级计算机,人们的智力会被无限放大,思维会被无限提升。随着技术进化,人们渐渐不需要友情,不需要爱情,甚至不需要性,因为所有的需求都能被机器满足。
只是有一点,它是收费的,而且很贵。
毫无疑问,少部分富人享有了这待遇,于是富人和穷人之间就产生了无法弥合的隔阂。他们会形成自己封闭的文化,因为智力,思维的差异过大,富人穷人彼此之间根本无法理解。用大刘的话说,这就像一个人和一只狗的区别,完全不是一个物种。更可怕的是富人已经不需要穷人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由机器来完成,无产阶级会变得彻底的一贫如洗,因为他们连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机会都没有了。
超级智能人对外界根本没有需求。于是时间推移,穷人越来越多,超级智能人越来越少。在《赡养人类》这本书里,刘慈欣虚构的那个外星星球上到最后只剩一人,这个人被称作终产者。这个终产者从经营妇女卫生用品的小职员起家,如今却成了这个星球的神。他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长生不老。而所有的穷人都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穷人无权进入终产者的领地,否则就会被机器人处死。他们的房间自身就是个微型生态系统。水,空气,土壤等资源都得需要花钱买。这对穷人来说无疑是灾难。但他们又无法抱怨,因为这一切都是终产者理应所得。这是正常的进化。
在小说的最后,由于资源不足,穷人们的微型生态系统开始一个个崩溃,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准备坦然接受死亡的命运。但终产者却大发慈悲,赦免了每个人,但同时又表示自己是个喜欢独处的人,愿意给他们提供两万艘巨型宇宙飞船,让他们在茫茫宇宙中自己寻找适合居住的星球,至于能不能找到,听天由命。
于是他们用这艘能以百分之一光速航行的飞船,磕磕绊绊地航行了三万年。终于看到了地球。
他们在地球上空静静的凝视着,那是死亡的目光。因为他们决定,赡养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