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三部曲》读后感1300字
《朱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家庭万象,善良至上。
作者笔下的女性都是善良、坚毅、刚强的。春梅聪敏、睿智,掌管杜家;遏云独立、坚强、宁死不拖累朋友;柔安果敢、坚持、忠贞不渝。虽说是女主,但对于柔安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的。未婚妈妈,现在都会被指责,更别说三四十年代,你可以爱他,用你的所有的心,但是不要为自己增添无限的烦恼,如果李飞未能安全返回,那么给孩子和家人会带来更大的打击,所以这种做法我仍然是不认同的。
《风声鹤唳》
其实印象并不是那么深,不是特别吸引人。书中有战争、有爱情、有佛教信仰。围绕着崔梅玲、姚博雅、彭大叔三人的分分离离展开。从一开始的婚外情到最后的为友牺牲,博雅的人物形象在我的心中一点儿也没有好过,也不知道为什么人设中梅玲会在开始爱上他。反是老彭,一出场就吸引了我的眼球,确实人得有思想,有深度,有灵魂,有坚持的魅力。没想写太多,师妹见我在看三部曲,就说京华烟云特别好看,期待。
《京华烟云》部分
朋友都说,这书特别精彩,由于篇幅较长,即使囫囵吞枣也没能在一周内看完。目前印象深刻的情节有童年走失的木兰幸得曾家相救,从此两家开始了深厚的交情。曾家大儿子平亚感风寒殒命,曼娘仍保持处子之身,为平亚守寡。初见立夫,相信气宇不凡的他与莫愁将有一段良缘。自助者天助之,继续京华烟云,愿每一个善者都有好的结局。
《京华烟云》~75
确如介绍者们所言,此书越读越精彩,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细细品来颇有《红楼梦》的味道。书中少爷、小姐们不止一次提到红楼中的人物,确实有太多相似的人物和情节。王府花园就像大观园,红玉和林黛玉几乎来自于同一个模子,阿菲和宝玉也有相似之处,其他就不一一回忆。
目前为止,红玉作为牺牲品已经跳湖自尽,姚母罪孽深重已与世长辞,姚父完成世间任务已决定云游四海。年轻的一代已经长大,是时候挑起担子砥砺前行。
真庆幸先看的是小说而不是电视剧,如此生动细腻地刻画是屏幕所不能比拟的。预计下周能读完全本,京华烟云之后,是该重温红楼梦。
ALL:
约40个小时,断断续续大概几周了,没有特别认真细致,也没有囫囵吞枣,看完了大部头《林语堂三部曲》,突然有点喜欢林老了,也因为林老突然有点喜欢那个年代坚毅的女人们。
最先看的《朱门》,然后选了因为篇幅略少的《风声鹤唳》,最后才看到《京华烟云》,殊不知风声似乎是京华的续,难免有点惆怅,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京华开头不久就在猜测博雅是谁的儿,他口中的奶奶是谁,他的母亲呢?首先让我想到曼娘,而后因为曾太太和博雅的姓让我把人物锁定在银屏上,不过博雅无论在京华还是风声都不是我喜欢的角,正如体仁一般。同一家庭,木兰和莫愁出落得亭亭玉立,才华出众的,怎么男子就不如意呢,从古至今,打着爱的幌子溺了多少才子。
看完全书,回过头来看序,才知道,《京华烟云》的诞生是因为作者原想要翻译《红楼梦》,后来写下来这样一部在人物和情节颇似红楼而非红楼的作品,也再次勾起了我对红楼的遐想。
书已看完,或许以后我会忘了发生了什么,也记不清楚战争开始对他们家庭的伤害,更不能回忆他们一个个流落何方。但木兰、莫愁一直会留在我心中,那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