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后感_1600字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后感1600字

本书描述了基因技术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确定遗传物质是DNA,到发现DNA结构,乃至如何操作(中心法则),然后确定操作的细节(特定疾病由哪些基因控制,与哪些氨基酸有关),由此确定第一代基因手术步骤:确定发病基因位置、预备剪刀、提供针线,前两点为难点。在历经种种挑战,学术界终于找到黄金手指(确定基因位置的gps)和剪刀手(一段特定的基因片段),将两者结合成功取得了临床第一期研究。就在研究人员克服这项技术效率不高的弊端过程中,无心插柳,另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加速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从此进入第二代基因技术(实在是记不住那个专有名称),至此翻开新的篇章。对于基因技术未来的展望,可运用在转基因食品;疾病从人体外处理-人体内治疗转为人体内处理-人体内治疗,且从淋巴细胞向更复杂的脑细胞、肝细胞等发展;再往后,从个性化基因治疗向批量治疗发展。当然,作为和人类本身最紧密的研究和技术,也离不开伦理的讨论,作者认为,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鼓励而非阻挡会让人类更为受益。

非常感谢作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承转起合、预留悬疑的手法,读的过程非常享受,一天内读完了这本书。因为对基因感兴趣,所以曾经追过基因相关的公开课,书里的很多名词并不陌生,导致读起来也并不觉得很艰深。多谢作者“还原现场”,将基因史上几个重要的实验放入当年的情景,让我们更能理解科学家们的艰辛以及实验设计的巧妙和睿智。

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有两个问题困扰我,第一,基因的起源在哪里?同有机生命一起出现的?基因也是在不断进化的吗?如果是,他的进化机制是什么?是不是所有有机生命拥有共同的基因?为什么人类基因最终进化为现在这个模样?23对染色体,三亿碱基对?二十多种氨基酸?第二,是不是所有碱基对拥有共同的“编译字典”?否则何以解释从细菌上找到的“黄金手指”信息可以作用到哺乳动物身上?

犹记得当初看“自私的基因”,被作者的观点——“人类不过是基因的载体”,被震惊的好几个月没缓过劲,因为上一秒刚看完“人类简史”,沉浸在“身而为人,我很骄傲”的自豪情感中,下一秒就被啪啪打脸,人类肉体不过存世百年,而基因,却能一代代传承,且人类的所有属性和特征全部由基因操控,当时内心真的很崩溃——人类,不过是基因的玩具!现在只会感喟生命的神奇,想想书中描述的DNA的结构,在细胞复制过程中的误差率为十的九次方之一的高准确性,三万(数字正确?)多的基因创造出无数特征各异的人体…生命,如此神奇!能在短短三十年内,将基因技术发展到现在的水准,人类的智慧,同样值得称赞!

对于文中多次提到的专利保护对科学发展的利弊,专利保护当然需要,只是科学的研究如果有全球同行的合作,进展无疑会大大加快!如果没有被基因公司垄断那十年,现在的基因技术是不是早已是另一幅模样?可惜没有如果,好在科学界也吸取教训,加大开源合作力度!

对于基因技术造成的伦理问题,我个人是乐观的,我更愿意相信基因技术利大于弊。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疾病将被消除。至于是否会引发两极分化,阶级固化,社会更加不公。正如作者所言,人类史上任何一项新的技术出现都会面临质疑,大部分技术都有利有弊。更多的时候,不在于技术能干什么,而在于技术被如何使用。与其直接杜绝,不如建立完善制度杜防滥用!

  •       真的非常开心看到这本书,尤其作者还是中国人,个人觉得科普读物既要有科学的严谨,又要有科幻小说的传神,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作者这书做到了,大赞!唯一的遗憾的,感觉有点短,不过想想基因技术毕竟是新事物,进入大众视野也就近十几年的事情。最后,不要忽略基础研究,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何时会成为打开另一领域关键研究的临门一脚!
  •    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虽然不能创造历史,但很荣幸,谢谢您,让我们见证历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