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极简GDP史》读后感_700字

《极简GDP史》读后感700字

极简GDP史(31)

为应对二战需要,将稀缺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进行最有效的战时分配,GDP统计在大量繁重的数据拼接和复杂加工中应运而生。GDP的初衷是衡量产出,并不衡量福利。时至今日,对于大多数已实现温饱的国家,我们更在乎精神世界的虚幻“幸福”。而GDP,却并不是幸福的指标。究竟缺了什么嘞?

  • 1、 善于量化数量,无法衡量质量。同样一部手机,10年前和现在已是质的飞跃,其销售额对GDP的贡献中衡量了吗?同样一幅画,当年的售价是否真实反映了其艺术价值?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带来的丰富性福利,是否在GDP中加以计算?……
  • 2、 只衡量当前产出,不计算资源消耗,搞不清当前增长是否以透支未来增长为代价。例如,GDP最终产出中计算了投资品而不计算中间品,投资的折旧损耗可以通过国内生产净值(NDP)的算法(从GDP中扣除折旧)进行修正,但自然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等却无显见的数据和准确的标准加以衡量。再比如,金融行业的增加值也在GDP的统计之中,随着金融业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膨胀,GDP数据明显受益,但金融加杠杆中孕育的潜在风险却在当期GDP中了无痕迹,只会在未来金融危机爆发时反映在GDP数据中。在衡量无形资产和成本方面,GDP有些力不从心。
  • 3、 存在于物质世界,无法感知精神世界。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幸福,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相关度迥然不同。幸福,只是主观世界的虚幻感觉,个体差异极大。究竟什么是幸福,怎样能幸福,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更何况量化计算出来。而且GDP作为人为的数据,其算法逻辑并未限制潜在的上涨空间,可以无限度增长,而人类幸福的程度想必存在上限。GDP不可能,也并没有打算要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
说了这么多,其实连GDP的分析预测人类都还没做到位,就开始想衡量幸福了……[捂脸]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