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全集)》读后感1100字
纵观本书,整体内容一波三折,明明将柳暗花明又一村,偏偏此刻又雪上空留马行处,吊足了读者胃口,使读者有着强烈的欲望读下去,一篇标准的中国小说版本。但有些细节部分不得不吐槽。
一.人物设置方面主人公光环太重,除了在感情方面有点木讷,出生贫苦家庭,没有背景,单靠一己之力在工作上体现出来的果断,智慧,清廉,领导力,协调力,执行力各方面近乎完美。而另一些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肆无忌惮,尤其是官二代,富商二代都是纨绔子弟,虽有少数具备些许智谋,却也一样是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的坏蛋,这让人感觉与现实存在差距,很不真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为了体现主人公光环,好像他无所不能,之前许多上级没能解决的问题,他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官场讲究权责一致,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却能三句两句左右上级思想,是不是自己重点工作都亲力亲为冲锋陷阵,现实中若有如此之人,早不知道被ko多少遍了。
二.部分细节设置不合理,不合常识,甚至不合法。比如一言不合就撤职,就车祸,就聚众闹事,谁都知道,公职人员撤职是有程序和前提的,不是谁想撤就撤了,见犯罪嫌疑人也是有条件和要求的,不是谁什么时候想见就可得见。还有人事调动方面太过随心所欲,像是为了把设定人物放在一起以便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反反复复调任的人在反反复复的职位上。为官一方作出的决策和面临的事情很多,故事却只有大企业存亡体现的经济和时代背景下的反腐问题。
三.有些事情交代不清,比如朱诬陷李强奸失败后处罚结果是什么,她的男朋友罗和富二代黄最终是否被捕,李思文答应酒厂将筹集的一千五百万是否解决,王镇长一行车祸幕后黑手是谁,被杀的黄毛被发现没有等等?当然这些也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总觉得有头无尾,实在遗憾。最后部分突兀潦草,也是美中不足。
现实中确实存在官商勾结,权利买卖,受贿现象,但是否如故事一样充满黑暗和血腥我不得而知,毕竟自己经历有限未看到过如此之状。说到底,文学是文学,也是生活别样的写照,撇开故事本身,我们何尝不希望现实中有像李思文那样的领导,何尝不痛恨贪官污吏,仗势欺人之人。权利导致腐败,只有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关好制度和社会的笼子,把权利装进去,让为官者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狠抓纪律作风建设,把任人唯亲,游手好闲,散漫作风和无能之人扔出体制外去,人人讲原则守纪律干实事。领导都愿真正走基层,解民生,实事求是,不为政绩搞些不切实际的拍脑袋决策,不为宣传自己搞些虚伪造作的走访接待......我想,官场商场都会越来越清朗,社会也会越来越美好。这一天的到来何其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