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理想国》读后感_2200字

《理想国》读后感2200字

[憨笑]巧的是,两本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书都只是细读了一半,这或许告诉我以后还会再次学习的[偷笑]

先附上书评:

读《理想国》,只觉辩论中不见刀光剑影,却向读者一层层剥开柏拉图式正义的本质,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美不胜收。古希腊时期的先哲圣人一次次探寻理想人格和幸福社会模型,无异于寻找一种理想化的生活,这种乌托邦式的设想令人叹服。易中天先生在叙述创世神话的时候,将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的中国经典神话与上帝创万物的西方神话两相结合,给予读者一种全新的视角。谈到中国“成才大典”,便不免要提起统治将近两千年历史的儒家文化、传世经典《论语》了。从两部经典中出发寻找神奇,亦是参与神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创设了一个场景,即苏格拉底的“个人辩驳记”。他从“什么是正义”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论证,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心路历程,便是从生活中走来到生活中去,言谈中不乏“旁观者”和“当事者”的本分。社会构建出的理想幸福模型并非人人皆可匹配,所以从生活点铁成金而来,是超越于文学本位上的清醒认知。

在柏拉图心中,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这样子的:在他尚未拥有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时候,先精挑细选,予以生活中最醇美的甘露,同时运用体育训练强健他的体魄,用音乐教化教他知晓世间的真理。长辈们的知识经验为他铺路搭桥,同时各种各样的挑战让他明白心中始终如一的究竟是什么。他会明白自己的内心存在着激情、理性与欲望,他会被教育如何节制彼此,调制出为世人所肯定的“正义”,并明白与“正义”相对的“邪恶”,并穷尽一生的时光与之抗衡。同时,他必须挖掘心中的金银,不为外界的财富所吸引,他正视、平等地看待所有人,包括儿童和妇女。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受自己的内心而调控,他知晓如何内外兼修,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除此之外,个人的正义即国家的正义,一个“城邦”最理想的模样,也可以说一个人想要成为的样子。如此看来,柏拉图的理想人才与孔子心中的君子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天生君子,其道固然,圣人于普罗大众需要的时候诞生,给予世间芬芳的歆享。

《礼记》有言,“成己成物,立己立人”,古往今来,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士”到“仕”之间,是一条漫漫的修身路。若把人的一生看作一条长线,一端是开辟鸿蒙之天真,另一端则是“君子”抑或“圣人”。孔夫子一生践行,好学求知,深刻的理论思想早已融入历史血脉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向着“君子”进发。君子时而在神坛上悲悯俯视众生,时而谦逊勤奋,将毕生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相对于道家追求成才的目标,儒家作为身正典范,自然地要求成才的过程。与《理想国》放至一处,似乎柏拉图的想法更为全面。但孔夫子的相关思想也同样让我佩服。大而论之,要想成为“君子”,需走“修身”、“积学”、“治国”、“平天下”之慢慢成才路。“修身”即修养身心,立德立言,“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或许是最精炼的表达。同时,修身以养德,积学以成才。君子须以“修身”为纲,以“积学”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同时,当努力向上成为君子之后,还需人尽其才,能够运用自己的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是有志之士倾其一生追寻的方向。正如柏拉图在第三卷中提到的一个理想的城邦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坚定自己拥有的才能并发光发热,虽持星火之势,遂成燎原之功。

如酒酹地,如泪旧痕,即为人文。对理想的描摹,恰如象形的文字、无词的呢喃,充满人的意识和神性美感。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自我、调和内心的过程,正如一首清逸散曲,每一个音符都井然有序、恰到好处,才能给予人愉悦的观感。好的人才也是如此,他们遵循教化成长出应有的模样,在蚀刻内心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想法。木心《素履之往》中也曾说过:“受苦者回到内心之后,‘苦’会徐徐显出意义来,甚至忽然闪出光亮来,所以幸福者也只有回到内心,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而如今,很多人在行走途中反而丢却了为人应有的奥义,偏离了应有的路线。他们不再愿意接受先哲的教导,没入染缸而不自觉。正如熊培云《不完整的慈悲》中,作者便是由鲁迅的《阿Q正传》出发,借由雨果、加缪、堂吉诃德来阐述一种“虚妄”而“慈悲”的意识形态。当今世上,有多少人泯灭了如《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论正义时的自由思想与思辨,执着于收纳身外的金银而忽略了挖掘心中的珍宝,从而走上了“叙拉古”式放逐心灵之路,一如浪潮中“永远的奥古斯都”,病态之美烙印在亘古神话中,驰名内外到一夜幻灭,妖冶却让人心碎。

仔细一想,求学十余载,我们终究也是做学问,诚心为人,诚心待人。如同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做学问也是讲究“气象”的。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作诗讲究气象,诗之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每在于此。做学问也要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无庸标榜而下自成蹊。”可叹穿越漫漫千年,历经时光淘洗风云变幻,依旧绽放出奇异特质。道理恰如河流,源头出自高山,便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孕育出清澈的水流,灌溉一方,不随时光流逝,而开枝散叶深远流传。如今的成才观,又是历经了多少人的思想镌刻才成为如今这个模样呢?仔细思想,顿觉奇异,大抵这便是生命美丽而神秘的一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