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300字
乔治·华盛顿曾经这样评价过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极高的评价反应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当时美国人心中的崇高威望,他乐观、宽容、积极进取的性格体现了整个民族的性格,作为100美元的头像,是美国精神的代表人物。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现代第一部自传,在美国文学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本书过程中,仿佛对面坐着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在向我娓娓道来,他丰富的人生经历。饱含了人生奋斗的真知灼见,道出了追求善与美的真谛。本书影响了无数美国人改变命运,追求“美国梦”,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
富兰克林在书中提到写作自传的目的是为了儿孙们少走些“弯路”,回顾了他自我奋斗的一生,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于1771年,拉家常式地叙述了他的家庭、印刷铺学徒、经营印刷工厂、办报、婚姻、读书俱乐部、建图书馆等经历;第二部分写于1784年,提出了著名的十三种美德;第三部分写于1788年,主要讲述的是自然科学研究、公益事业、政治活动等等经历;第四部份是致富之路,译者最后补充了记事年表。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在17个孩子中排行第15,是最小的儿子,父亲原是英国漆匠,于1683年举家移居波士顿,从事蜡烛和肥皂制造。12岁时开始在哥哥的印刷铺当学徒,闲暇时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书籍,后因兄弟二人关系破裂而离家出走。辗转纽约、费城,从印刷铺的普通工人到独立经营印刷厂,事业开始蒸蒸日上。之后,印刷发行《宾夕法尼亚报》,建立读书俱乐部与图书馆,并担任邮政局局长,年收入接近两千英镑,积累了大量财富。
经商之余,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帮助建立了费城医院、消防队、大学等等市政建设。不仅如此,还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担任各种议会议员,起草“联邦条例”,主张美洲的政治主权。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是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修订了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曾出任驻法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在制宪会议上调解各方,对美国开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不可思议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对自然科学也极有兴趣,进行过多项关于电的实验,证明了闪电也是电的一种,发明了避雷针,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他还有多项发明专利,比如富兰克林火炉,眼镜等等。在1789年,作为“宾夕法尼亚促进废奴协会”会长,撰写并签署了致美国国会的第一份反对奴隶制谏书。
1790年4月17日,晚,在家中溘然长逝,死因:胸膜炎。
他的一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什么都不能说是肯定的”,被后世人们反复念诵,但更不应该忘记的是,他总结出的十三种美德以及如何去恪守坚持反省,“节制、寡言、秩序、决心、简朴、勤勉、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
纵观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生,可以总结出一些他成功的经验是:好学、喜欢读书、兴趣广泛、勤奋、结交社会人士、积极投身社会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