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斯大林》读后感900字
当历史天空的风云飘过时,总是浮现出几副令人难忘的景象,一个个令人仰视的伟人,让历史显得凝重而惊艳,也许斯大林就是近代世界历史上最让人惊艳的人物之一。
《青年斯大林》让我们手捧书籍,沉浸在过往的时光中,聆听一下岁月留下的故事。
“斯大林之所以最后取得最大的政治成功,是因为他把街头暴力和古典教育不可思议的融合在了一起。”
从斯大林的成长道路看,从下失去父亲保护的斯大林,在面对混乱时局和艰难生活时,采取了抗争,并在抗争中逐渐变得无比强大起来。他不缺少对暴力的崇尚,也有着良好的天资,教育和暴力是少年时期斯大林最关键的两个词。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句话放在斯大林身上是很适合的。从小索索酒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社会上他喜好拳击、摔跤,再学校他喜欢唱诗、写作,他取得过最好的学业成绩,他也做过最恶作剧对付学校管教的事情,对腐败时局他有着强烈的改变意愿。
书中又这样一段不错的描述:“斯大林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同时也是一个爱惜生命的人,他总能在安全的地方遥控,却始终能牢牢掌控着一切,这份识人、用人的能力确实不容小觑,也是他步步的登高、直抵王座的根本。”
读《青年斯大林》无疑对中国读者是痛苦的,大量的对话引用让人一头雾水,外国人的谈话神逻辑简直神出鬼没,最可恶的是这些人的名字,什么维什啊,斯基啊,搞得拗口难记,尤其他们还喜欢变名字,难怪书最后给出了一个人物对照列表,否则能分清人物算你赢。嘿嘿!
《青年斯大林》并没有把其美化为十全十美的天神,他的个性展现是本书比较真实的一面。比如索索同志有十余个情人,其中两个成为了他的妻子,而这些情人一边享受着这个伟人的魅力,一边又郁闷着这位情种的轻浮。
我想每个人都拥有个性的两面,伟人也不例外。如同历史评价斯大林,既是英雄,也是屠夫,是“人民的贵族”,也是“红色沙皇”。
凡事种种,皆有因果。斯大林是时代的产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的时候,也许懂得了,时代造就了伟人,而伟人也改变着历史,这一切变铸就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