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_1700字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1700字

对周国平的喜欢,是一种很朴实淡然的喜欢,不是那种很浓烈的炽热爱慕和崇拜,也许,这就是一种守望的距离。我只想在远方静静感受他的作品,透过那些文字,与他的伟大灵魂交流,守望着彼此的那颗淡泊自在、纯洁善良的心,而不是中意一个作者,就非得想法设法地走近他,插足他在现实中的真实生活。

守望因有距离而更彰显价值,守望的距离,这里没挑明是近还是远,但有一定距离却是明确了的,“守望的距离”,它蕴含着一种隔着距离默默守护,盼望对方过得好,甘之如饴而不求任何回报的深层次价值。这种守望,到最后,守望的那方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但看到自己守望的人或事物安然无恙,乃至越来越好,他们就会感到莫大的满足和前所未有的幸福,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了。

这本书有点长,读起来也比较费劲,因为它讲述的内容很多都是和哲学层面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对于哲学,想必我们了解得都不会太多,哲学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说,包含面更广,也更复杂,它其实是一门杂学,它努力地把各门学科的精华都汇聚到一起,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人都是有短板的,我们不可能对事事都能那么敏感,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注定了的是即使穷尽一生我们都很难完全掌握哲学的所有奥秘,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探索哲学没多大意义呢?当然不是,探索哲学,其最终目的其实是探索作为人的本身存在意义,我始终认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的人生意义,这是每个人迟早都要做的事情,既然这样,那么走近哲学,探索哲学这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你在快乐的时候,可能不会需要哲学,而当你痛苦的时候,你会迫切需要哲学。痛苦时,人更贴近真实、原始的自己,褪去一切外在的华丽包裹,你会看到居于其中的柔软本真自我。这时,你大喊,你哭闹,你四处奔走,着急想尽快摆脱这种源自最心底的钻心痛楚,你寻找一切可能的办法去发泄和宣泄,想完全倾吐出这种极度难受,快要窒息的感觉,可当你最后趋于麻木,将要放弃的时候,你终于找到了,那一直站在你背后,默默关注着你一切动态的神秘守望者——哲学,唯有哲学才能治愈你的痛苦,唯有哲学才能解释你的痛苦根源,继而帮助你走出悲伤的怪圈,教你如何释然,如何看破,最后走向幸福的世界。

研读哲学是痛苦的,它告诉你人生终究是虚无,所有功名利禄都会有一天离你而去,你将会化作一团青烟,风轻轻一吹,就不留任何痕迹地消散在这个世界,从此,这个世界不再属于你,而你,也不复存在了,就像一切白活了一样,来不及高歌和登台,就要退下和落幕了。你自以为的一切一切,你所看重的所有,不过是上帝指尖的魔法,他念个咒语,一变,就全都不见了,你甚至找不到它们消逝的路径,因为连同你本身,都不过是上帝创造的虚无幻象,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假的。这些,全都让你痛苦,以前的你,高高在上,认为自我是中心,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最高主宰和神明般的存在,一直俯瞰众生,却不料,最后自己只是别人的一场戏法,那么短暂,那么快速地就要移位给下一个登临者了。

研读哲学同时也是快乐的,那是一种看透,释然,不再执着,超脱的快乐。哲学把所有的残酷真相都告诉你,而怎么看,选择权还是在你手上的。虽说最后的结局无法变更——人终有一死,但你依然可以选择怎么去度过这有限的人生。读了哲学,知晓了人生的最终真相,对人生会有一种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此,遇到问题,挫折或者困难,你会处理得更好,你会更容易以一种轻松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非怨天怨地,整天抱怨命运的不公和自己的不幸。阅读哲学,它还能颐养性情,让你对人对事,多一份包容和怜悯,这种包容,不是假象的表面式宽容,它是你从心底里萌发的对这个世界的大爱,这种怜悯,不是不加是非分辨的胡乱煽情和同情,它更像是一种上帝怜悯苦难众生的最真挚的情感和内在触动。若我们都能早点接触哲学,体会到这种超然领悟的快乐,那有什么是过不去,看不透,值得一直纠缠和不放手的呢?

哲学就是那个离我们既近又远的守望者,也许你还没发现它的守望,但它始终不曾离开,它就在那,你一回头就能看到的地方,它等着你的走近,等着为你毫无保留地献出一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