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宇宙史》读后感1300字
回忆要点:大小以此类推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太阳具备足够大的引力吸引巨量原子造成相互挤压。过大压力导致电子得到能量而超越电子轨道,出现能量外泄,于是有了光电波。恒星的寿命是不断消耗自身物质转变能量外泄,能量降低后,引力变小,体积变大,在不断的能量外泄和压力的平衡中一点点走向死亡。释放的能量和解析的物质在未来各种组合,吸引变成新的行星或者恒星等等。
光因为波长的不同,分可见光和x光,红外,紫外,微波等射线。星星的红移推论出宇宙在不断膨胀。E=mc² 相对论推论出宇宙是不断变化不断膨胀的。引力不再是牛顿公式下所描述的作用力,而是物质在宇宙中的作用。弯曲时间空间的影响。
宇宙大爆炸后,最外一层因为密度大,光线无法穿透。于是有了界限层,目前人类观测到宇宙的最外层,因为没有光通过,所以无法看到任何东西,光在宇宙扩大伴随的冷却中逐渐减少能量减少波长。于是现在宇宙空间(不指恒星,星系)的波能量大多是最低的微波。
大爆炸点可以认为是宇宙中任何一点,任何点观测宇宙都有同样的红移作为论证。
相对论:物质接近光速后,质量不断变大,导致引力增大。运行方向上的物质之间距离变短。周围时间变快,自身时间不变。物质无法突破光速,因为物质无法达到零质量。物质的近光速移动造成引力变大,又影响移动速度。(技术上难题之一)。
近光速让周围时间变快,旅行结束可以穿越到未来。完全达到光速的物质(不存在)可以视为永恒。因为周围时间对于其来说不再流动,而不在流动的时间也就没了意义。光速就成了暂停的主观感。光是自然界的极限又是理由又是答案。
量子世界中电子具有穿透性,即量子隧穿。电子与光子可以相互转化,物质和光的转化同理于相对论。过程中伴随能量的产生。例如:光接触物质后部分能量被物质吸收,不可吸收的光波被反射直至眼睛产生其色彩。
泡利不相融原理不允许两个电子同时同点出现。于是不同的原子周围的电子数额变得固定。(化学课说到的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等等)。所有电子都一样,于是相邻原子之间可以产生交换电子,组合形成分子。被剥夺电子的原子形成了积极的离子。H2O水分子是简单的分子。宇宙恒星死亡,大量H原子和O原子组合形成水分子在太空中形成。DNA则是复杂的分子由众多原子组合而成。
量子具有无限可能性,然而重点来了,一旦被观察,则只显示唯一性。(我费了很久无法理解,这简直不讲道理)薛定谔的猫,按照量子世界来解释,不打开盒子永远无法知道猫的生死,于是因为量子的无限性,猫又是死的又是活的。
关于反粒子之类我没看懂,无法理解。
爱因斯坦的理论无法证明银河系中所有星体质量和速度保持平衡(即如果银河系内要保持如今的运转,所有质量应该增加五倍)。于是提出暗物质,任何物质周围都存在暗物质,不与光发生反应,不是反物质。但具备引力。人类关于暗物质目前都是未知状态。宇宙探测膨胀是在加速进行,违反了已知规律,从而引出暗能量。
整个宇宙暗能量占72%,暗物质23%,物质与光4.6%。其余是计算误差。人类目前还有未知和不完美的计算公式,无法做到100%。